然而此時的裘海俊等人,卻是異常激動,宣佈馬上進行強度、耐腐蝕等測試。
經過一個下午的測試,結果都出來了。
每出來一個結果,都讓實驗室裡的眾人激動一次。
因為越是如此,越是證明,眼前這塊鈦鋁合金材料,儼然可以成為戰鬥機發動機核心的渦輪材料。
最難啃的一塊骨頭終於要啃下來了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員湊了過來,大家都驚訝地看著這塊材料,表情驚喜,怎麼也掩蓋不住。
“耐高溫效能、強度等級、硬度......完全符合標準,這就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渦輪葉片材料啊,終於是圓夢了。”
裘海俊、胡教授等幾人,眼眶中閃爍著淚花,這不是傷心,而是激動喜悅。
“教授,這種材料,是從哪裡拿到的呀?我們能造出來嗎?”
突然,有個研究員開口了,也把裘海俊他們給驚醒了。
對呀,這種材料,要如何製造出來呢?
金屬配比等,完全就是製造這種高階航空材料的頂級機密,老林能拿到製造方案嗎?
以及可能會有特殊的製造裝置,這些才是關鍵啊!
醒悟過來的裘海俊等人對視一眼,頓時顧不上喜悅。
“老胡,我們分工合作,你們留下來繼續測試,我去找領導問一問。”
“好,老裘你務必要請領導拿到配比方案和裝置,實在不行就打電話給我們!”
於是,裘海俊離開了京城航空研究所,再次來到文津街。
衙門辦公室裡,此時的老林,正在跟幾位從南方來的老農談話聊天。
如果賙濟民在這裡,肯定會一眼認出其中一位老農。
因為他就是袁老,一位讓賙濟民十分敬佩的科學家。
“畝產七百八十公斤的水稻,真是天佑我華夏!”
老林感慨萬千,小袁這位年輕的科研人員,一聲不吭地就作出瞭如此重大突破,實屬難得!
畝產七百八十公斤的試驗田,在去年就已經出來了。
今年春天的時候,在南方的永勝縣,便開始了第一輪的試驗。
當時,整整十萬畝田地,全部都種植了這種雜交水稻。
這個年代的農民,都老實巴交,除了普通的農家肥,就沒有其他科技肥料了。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呵護打理,已經在六月份進行收割。
然後獲得了七千八百萬公斤的水稻,雖然是溼重,不是曬乾後的乾重。
但這個成績也是想到斐然了。
而曬乾之後的水稻,在七千萬公斤出頭,水分有點大,但也算正常。
儘管如此,畝產七百公斤,這個成績也足以傲視全球了。
如果把這種高產的雜交水稻推廣開來,那麼內地要全面落實全民有飯吃的目標,絕對可以在幾年內實現。
內地南北方有飲食差異,但南方的人口也佔據全國的一半。
並且部分北方人,還是喜歡吃稻米的。
所以,完全可以先在南方几個水稻大省進行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只要幾年時間,內地應該可以完成大家都吃飽飯的目標了。
充分了解情況之後,老林便親自帶著小袁等幾位老農前往附近的辦公室,他要把這個好訊息分享給老人等幾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