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寫不同,講故事還是很有講究的,想要講得出彩有吸引力,那就必須在文字上下功夫。
就好像說書、評書、相聲等,都是同樣的靠聲音傳達資訊,但卻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方式方法。
似懂非懂的老四,點點頭,然後說道,“大哥,過了年,我也十四歲了,我可以發表了嗎?”
“就這麼迫不及待呢?”
被壓制了許久的老四,早就蠢蠢欲動了。
十四歲的年紀,正是青春年少芳華正茂的時候,不像其他孩子那般叛逆,已經十分難得了。
“大哥,我真覺得我已經準備好了,你總不能一直不讓我發表吧?那我寫的那些,豈不是隻能當床腳墊?”
“哈哈,你別想那麼多,我又不是封建家長,你要是覺得沒問題,那就發表唄,我支援你。”
“真的嗎?”
驚喜來得太快,老四有些不敢相信。
直到他大哥再次點頭之後,他這才開心地蹦起來,可旋即就被他大嫂一個眼神給制止了。
因為周清嫻她們睡著了,吵醒她們的話,就只能讓他繼續哄睡覺了。
高興過後,他就跑回自己的房間,然後抱了兩本已經寫好的過來。
“大哥,你可以幫我校正一下嗎?”
“大過年的你讓幫我你校正?你是怎麼想的?是不是見不得我清閒一下,對吧?”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老四嘿嘿一笑,摸了摸腦袋,沒有吱聲。
他大哥閒不閒,他能不知道嗎?
明明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可天天干的事,就跟科研沒什麼關係。
正經的科研工作者,不都應該常年待在實驗室的嗎?
可他大哥倒好,出差、經常回家擺爛、偶爾家長裡短,那是相當清閒呢。
賙濟民無語,瞪了一眼偷笑的丁秋楠和周淑晴她們,把老四的接過來,道:
“等我什麼時候有空,忙完了再幫你校正吧。”
“好的,謝謝大哥。”
又一年,平平澹澹地過去了。
大年初一,賙濟民一家人又外出閒逛,到附近的頤和園看看風景,下午又去故宮那邊瞻仰歷史。
從年初二開始,到大年初七,這段時間,都是走親訪友的時間。
跟南方愛打麻將撲克不同,京城這邊都比較愛嘮嗑。
一堆人聚一起,少不得嘮上幾句。
也有老頭喜歡下象棋、逗鳥等,還別說,京城人民的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
初五這一天,賙濟民回了北大,去看望段學復。
後者吐槽道,別老是帶那麼多禮物上門,害得他每次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禮物。
“老師,我就是聊表心意,也沒多少東西,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已。”
“你少來,五十斤的麵粉,你給我扛了兩包,你跟我說沒多少東西?”
不過,就算老段吹鬍子瞪眼,也沒轍。
禮物都帶過來了,總不能真拒收了吧?
面對無賴的賙濟民,段學復也是拿對方沒辦法。
每次警告,次次提醒,可週濟民還是不聽勸,他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