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點點了,堅持一下,或許在二十一米的深度有水呢?”
“在十米、十五米的時候,你也說過這句話,我們還會信嗎?”
士兵們也是連連點頭。
看他們的表情也知道,這件事對他們打擊可不小。
可不咋滴,忙活了大半個月,卻啥也沒有。
心灰意冷,也是很正常的。
從二十米開始,水井的挖掘工作就剩下週濟民一人了。
林武旺他們幾人都在水井上面幫忙倒泥沙,牽著繩子,防止賙濟民出現意外。
好在戈壁灘上的泥土還算堅硬,沒出現意外。
到了二十五米的時候,依然沒有水。
這可徹底驚動了駐地大老們。
徐愛國還特地找賙濟民談話,別再忙活挖井了,身體要緊。
“領導,您放心吧,我身體好著呢,每天都休息好了,也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工作任務的。”
科研這件事,從來不是拍腦袋就開乾的。
有那麼多大老在,早就規劃好了方案,按部就班去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遇到問題,那就一起討論,驗證可行性,再進行下一步工作。
因此,賙濟民每天只需要完成對應的計算機工作,偶爾發表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或想法,也就可以了。
不是他不想推進加快專案。
關鍵是,他的話語權,幾乎沒有。
連挖個井,都要被吐槽。
何況其他?
可能在京城的時候,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厲害。
但這裡是沙漠,齊聚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大老,他只是一個十八週歲的小青年,僅此而已。
別說他了,像方九純,人家不僅精通機床、機械、汽車等技術,同樣還是八級工人,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尖端人才了。
就這樣的一個人才,在駐地裡,同樣沒什麼話語權。
這年代,還是喝過洋墨水的人,吃香。
“那這樣,三十米,你要是挖到三十米的深度,依然沒有水,你就放棄行不行?”
徐愛國沉默了一下,放棄苦口婆心的說辭,直接說結果。
賙濟民緩緩搖頭,道:
“以我們現階段的技術,挖到五十米,問題也不大,所以,三十米的深度,我是不答應的。”
一聽這話,徐愛國差點跳了起來。
妮瑪,五十米的深度?
太恐怖了!
這萬萬不能答應,可週濟民就是一頭倔驢,誰來也說服不了。
至於說把水井填了,把賙濟民捆住,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沒招的徐愛國,只能找其他幾位大老一起商量。
商量結果就是,先別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