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學期,賙濟民打算結束之後,就辭職了。
辭去老師的職位,回紅星公司專心搞研究去了。
北大這個地方,環境是很好,但著實有些鬧騰,不適合他繼續在這裡苟著,還那麼不合群。
上完課之後,賙濟民又推薦了幾本書,讓他們在兩週內全部看完,並且到時候會有課題交給他們。
對於這個驚喜,同學們表示不想要。
新學期第一天就來這麼狠,還給不給活路了?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得給你們戴上緊箍咒,省得你們過個年,就把我教的知識還給我了。”
這年代,讀大學不僅不要錢,還給補貼。
要說全都是學霸,那還好說。
可總有些漏網之魚,高考的時候運氣爆棚,壓中題目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所以,就算真進了北大,這不還有懶惰成性的孩子嘛。
除了以上,更多的是賙濟民希望自己教的學生,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
只要習慣了高壓的教學方式,未來遇到什麼困難,都更能自如應對。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別人會怎麼選,如何做,全看天意了。
說完之後,他沒管哀嘆連連的學生們,直接走出教室了。
來到數學系主任的辦公室,卻意外發現,今天這兒還挺熱鬧的啊。
老實說,每次來老段的辦公室,要麼沒人,要麼全是人。
而且來他辦公室的,基本都是大老。
今天在這個辦公室的人,要麼是現在的大老,要麼以後是大老。
比如,比周濟民大了十歲的老陳,還有龔生等,這兩人是華老的學生,也是未來的大老。
當然,這兩人現在都在科學數學院當研究員,也算是大老了。
這個時候的內地,其實沒有多少數學家,大部分都跑去國外了。
像林家翹、周偉良、陳省身等等,這會兒都不在內地。
要是這些人都在內地的話,內地的數學水平,多少還能往上拉一些。
畢竟像老陳這樣的數學天才,那可是跟華老齊名的。
又比如林家翹,在流體力學、應用數學和天體物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成就。
“濟民來了,快進來。”
正面對著大門的華老,看到門口的賙濟民,頓時招手說道。
不用問,賙濟民也知道,這準是討論數學研究的會議。
內地數學研究人才太少了,想要推動中國數學的發展與進步,還需要更多人加入才行。
可在京城的人本來也不多。
數來數去,都是熟悉的人。
所以,真的繼續新鮮血液。
被稱為北大數學天才的賙濟民,偏偏不喜歡這樣的交流會,能躲一次是一次。
有點恃才傲物,勐獸不與同行的那味道。
段學復和華老每次都恨得牙癢癢的,又沒什麼辦法,只能隨他去了。
不過,像這樣送上門來的機會,華老怎麼可能不抓住呢?
因此,賙濟民無奈,只能留下來了。
還好現在本來也下午了,討論不了多久,便是晚飯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