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謹早有計議:“吏部的差事不要卸,再讓定國公在五軍都督府掛個職,這個巡朝御史掛個‘代’字,算兼職不就行了。”
“那倒也行。”
“統管朝鮮軍政兩務,權柄集於一人之手,這都妥妥節度使的待遇了,你還怕他不樂意?”
“嗯,朕覺得可行。”
朱棣不是傻子,傻子也不可能坐在這個位置。
蘇謹不過是給他開了個頭,他對未來幾年朝鮮的佈局,心裡大致已經有了規劃。
徐增壽的位置、權柄太過重要,所以等朝鮮局勢穩定下來後,就要派人去分他的權。
然後再找個機會讓他卸職回京,以免重現前唐節度使之亂的荒唐。
計議已定,朱棣立即宣旨:“傳定國公進宮,就說朕要請他吃飯。”
黃儼乖巧的躬身:“奴婢遵旨。”
不過顯然,動了徐增壽的吏部,其他的位置朱棣也有心思動一動。
之前六部的安排,大多都是權宜之計,許多人其實並不能勝任,比如徐增壽。
如今朝綱穩定,就要保證朝廷能有序的運轉,幫他管理天下。
內閣已經初步組建,暫時不需要動,需要動的是內閣人選。
朱棣思量著各部人選如何變動,時不時還偷偷掃一眼蘇謹,看的後者莫名其妙。
不多時,正在公衙辦公的徐增壽接旨前來:“臣拜見陛下,吾皇聖躬安。”
“朕躬安。”
說完這句,朱棣哈哈大笑的起身,拉著徐增壽的手:“快,來陪俺坐坐,咱倆有多久久沒好好拉呱了?”
朱棣拉著徐增壽的手閒話家常,蘇謹在一邊作陪,一時其樂融融。
直到朱棣提起去朝鮮的事,果然如蘇謹所料,徐增壽聞言兩眼放光。
這京城他早待的有些膩了,尤其是在吏部辦差。
雖說吏部乃大冢宰,歷朝歷代都是天官中的天官,享不盡人間殊榮。
但人徐增壽是小公爺出身,從小到大啥馬屁沒聽過?早聽的快噦了。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這吏部天官的位置,是真他孃的難坐啊,自己都快被沒完沒了的公私諸事煩死了。
就拿今年的大考來說,如何能真實的考課各地官員,不至被矇蔽,審驗一個相對真實的結果,就足夠讓他頭疼的。
如今能放一任外阜,出去躲躲清淨,實乃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雖然朝鮮偏遠,但架不住權力大啊,尤其還能掌兵。
如今李朝正是多事之秋,朝中大軍蓄勢待發,出征的武將還沒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