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現在,卻先後承受了喪父、喪爺之痛,還要面對詭譎的朝政。
蘇謹在信中給了他兩個選擇。
他可以放下手中一切,去蘇謹給的地址找他,或者...
鎮守永寧,勿使大明海疆受外敵侵襲,保一方平安。
黎明前的黑暗漸行漸遠,朱允熞房間的燈火隨著日出一同熄滅。
帶著滿臉的疲憊走出房間,13歲的少年,臉上帶著不屬於這個年紀的堅毅與隱忍,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
他遙望著永寧城頭士兵巡邏的身影,無聲的笑了。
“姐夫曾說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今日,我就要教告訴些番子,大明龍地,泱泱中華,豈是你們這些番子想來就能來的!”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大明很忙。
朱允炆忙著準備登基,百官勸進,他假意推脫。
百官說,大明不可一日無主。
朱允炆說,皇爺爺屍骨未寒,孤怎可急著登基?
反覆拉扯之後,朱允炆終於‘違心’的答應群臣,在六月二十八這個黃道吉日,正式登基。
並於來年元日,改元建文。
那個令百官戰慄的暴君終於走了,士大夫們的春天終於到了。
聽聽,年號‘建文’,這可是代表著新陛下對咱們士大夫的重用和期盼!
然而,朝中終歸還是有不諧的聲音出現。
一些‘迂腐’的官員提出異議,懷疑太祖死因。
最重要的是,他們質疑朱允炆皇權的真實性。
對於這些‘迂腐不堪’的官員,朱允炆表現的很大度,不與他們計較。
然而僅僅三日後,這些上書的官員就被查出‘貪腐無度,庸官懶政’。
百官立請斬立決,然而朱允炆始終不忍心,最終決定從輕發落,全家流放瓊州...
與此同時,南方諸王上書激烈反對。
他們沒有質疑朱允炆的皇權,但認為朱允炆不許他們進京進香,是偽詔。
可言辭間無一不透露著,對朱允炆皇權的懷疑,只是沒有明說。
朝中一片熱鬧,朱允熞也不願意閒著。
看著這些皇叔一個個激烈反抗,朱允熞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