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國攻打燕國、齊國的時間,魏國也沒閒著。
魏軍打進了巴蜀,滅掉了巴國和蜀國,讓魏國的實力同樣暴漲。
這樣一來,戰國七雄之中,只剩下了魏國、趙國和楚國三個國家。
其中趙國因為張北辰大力發展農業的緣故,實力最強,楚國其次,最後是魏國。
這三雄之間,暫時誰都沒有能力吞併誰,所以三方開始默契的在自己地盤發展,等待時機。
……
張北辰迴歸正常生活,也開始思考後續的爭霸問題。
正常發展下去,靠著趙國此時發達的農業,國力必然會超過魏國和楚國。
但問題是魏國和楚國也佔據了不少地盤,發展迅勐,趙國做大,兩國若是聯手,張北辰還真沒把握能同時對付兩個國家。
因為魏瑤對他太熟悉,知道他的套路和招式。而楚王又太生勐,自己不親自坐鎮,其他的將領根本擋不住楚王。
“戰爭固然可行,但上兵伐謀,用謀略效果更快更好。”張北辰開始琢磨,如何利用手中的資源,讓兩個強國灰飛煙滅!
“趙國此時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人口,是經濟,歸根結底,是糧食!”
“在這個農業社會,糧食就是一切!趙國經過這麼多年的農業發展,糧食產量已經能夠供應整個天下!”
“用糧食,同樣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張北辰想到了糧食戰爭,在這個時代,雖然各國君主都重視農業,但很少會有人想到,能夠利用糧食來打仗。
於是,張北辰開始進一步進行農業的推廣和改革,把先進的農業種植方式推廣到原來的秦地、燕地,趙國的糧食產量進一步提升。
因此,趙國的人口也在迅速提升。
【趙國實力增長迅速,魏王和楚王見狀,結成聯盟,共同抵抗趙國。】
張北辰預料的情況還是發生了,天下三分的時候,必然就是弱者和弱者聯合,共同抵抗強者。
……
趙王宮內,趙韻召叢集臣,商討如何應對魏國、楚國的聯盟。
肥見提議道:“王上,臣以為可以分化兩國。魏國之內,公室強大。以公子咎為首的公室成員貪婪好利,我們可以送禮物給他們,讓他們破壞魏國和楚國的聯盟。此外,巴蜀兩地的舊貴族也對魏王不滿,我們可以暗中支援他們復國,給魏國製造動亂。”
“至於楚國,我們同樣可以用金錢珠寶收買楚國貴族,扶持和楚王作對的力量。如此一來,魏楚兩國必然內部生亂,無法把全部精力用來對付我們!”
“此言甚善!”趙韻非常贊同。
肥見繼續說道:“等魏國和楚國生亂之時,我們便能率軍出擊!一舉擊破兩國!”
“張卿,你如何看待?”趙韻詢問張北辰的意見。
張北辰說道:“肥見所言,前半部分我贊同,後半部分不贊同。”
“請丞相賜教。”肥見看向他。
張北辰說道:“離間各國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利用趙國的糧食,來讓魏國和楚國直接崩潰!”
“哦,糧食還能有這種效果?”趙韻詫異道,“張卿請細說!”
張北辰解釋道:“現在趙國的糧食,足夠養活天下人!我們的糧食,堆在穀倉裡發爛,所以有很多商人會出入各國,將趙國的糧食賣向各國,換取布匹、牲畜、兵器等等事物。”
“我們可以降低糧食的價格,在魏國和楚國出售,換取大量的其他物資。比如楚國的麋鹿、武器;魏國的布匹、銅鐵礦石等等。”
肥見疑惑道:“丞相,既然我們有這麼多糧食,為什麼我們不控制糧食的價格漲價,反而讓它賤價出售呢?這不是白白給兩國送糧食?”
“對!就是要給他們送糧食!”張北辰肯定道。
“啊?”眾人更加不解了。
張北辰繼續解釋:“我們用賤價出售大量的糧食到魏國和楚國,這樣一來,魏國和楚國的糧食就不值錢了。同時,我們又高價購買這兩國的其他物品。”
“你們想,如果你們是魏國人或者楚國人,你們是願意去種糧食,還是願意去養麋鹿、養蠶織布呢?”
信南說道:“當然是哪個更賺錢就做哪個!”
“對!”張北辰肯定道,“只要這兩國內大量的農民和貴族放棄種地,他們就必然會開始依賴我國的糧食!”
“只要這個依賴到了一定程度,這兩國的命脈就被我們掌握在手裡。到時候還不是任由我們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