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商盟(2)
隨著趙三公子巴掌一響,只見中軍幕府的帳簾被掀起,走進來一個眼睛炯炯有神,面板微黑,腳步輕快的年輕男子。
正是趙景裕的另一個鐵桿粉絲、許久不見的小商人桑弘。
趙三公子當初在邯鄲萬商坊偶遇來趙國採買的齊國公子田玉,陰差陽錯之下,和田玉定下了‘以樓煩戰馬換取齊國糧食’的貿易路線。趙景裕有心想要徵用這筆糧食,桑弘便成為了趙景裕的小眼線,受趙三委託,隨同田玉公子一起去齊國採買糧食。
如今已經過去了數月時間,桑弘終於從齊國趕回來。得知趙三公子在雲中與樓煩人作戰,想起趙景裕‘第一時間來找我彙報’的指示,桑弘又一路從邯鄲奔波到了雲中。
其中路途艱苦奔波,絕非外人能道也。
桑弘的及時出現,很是為趙景裕吃了一顆定心丸——桑弘回來了,就說明與齊國貿易的糧食也回來了。
趙景裕手裡的糧草已經不多了,接濟各部族的糧草還是從趙國兩萬邊軍的軍糧裡墊付的。要是桑弘再晚出現一個月,恐怕趙景裕就要喝西北風了。
昨夜,桑弘已經與趙景裕長談一番,眼下作為在場唯一一個參與過跨國貿易的當事人,正好為各個部族首領掃盲。
桑弘雖然心思機靈,但畢竟是第一次參與這種場合,手腳還有些畏縮。在一眾樓煩部族族長的注視下,桑弘拘謹地向趙景裕行了個禮,隨後便有些手足無措。
趙景裕笑道:“與各位族長說一說,此次遠去齊國,交易來多少糧草?”
看著趙三公子鼓勵的眼神,桑弘振作起精神:“此去齊國,因為是第一次交易,因此交易的規模並不大,僅僅交易了一百匹戰馬。”
和絕大多數中原國家一樣,齊國的主力軍隊也是戰車與步卒混編的軍隊。按照一輛戰車需要四匹戰馬來計算,一百匹戰馬可以拉25輛戰車。
再根據一輛戰車配員一百人來計算,這25輛戰車理論上可以配員兩千五百軍卒。
一百匹戰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作為齊趙貿易的第一次合作,這個數目可謂剛剛好。
“按照三公子的意思,這一百匹戰馬全部換成了糧食,”桑弘越說越流暢,娓娓道來:“齊國的糧食價格極其低廉,令人瞠目結舌——一百匹戰馬,足足換了七千擔糧食!”
除了早已得知數目的趙景裕外,帳中的所有人——包括貢睿和各族族長,都大吃一驚。
七千擔糧食,那是什麼概念?
趙魏第二次定陽戰役前,趙王臨時命令趙景裕擔任輜重將軍——當時趙國舉國徵糧,老百姓已經勒緊褲腰帶,丞相府也僅僅能提供給前線五千擔糧食。
眼下區區一百匹戰馬,就能換得糧食七千擔!
當然,能被齊國選中的戰馬肯定都是最優秀的戰馬。對於樓煩騎兵而言,他們所用的胯下戰馬僅僅可堪驅使便足矣。但是能用在戰車上的戰馬卻要求極高——必須都是能與馭手心思合一的良馬。
雖說能用作戰車兵作戰的優秀戰馬算得上百裡挑一,但放眼草原,哪個規模不小的部族拿不出一百匹良馬?
眾人震驚不已。
就連貢睿也按捺不住自己,插言道:“此言當真?”
“自然當真!”桑弘予以肯定,心說當著趙三公子的面,難道我還能騙你們不成?
齊國地處濱海,降雨充沛,土地平整,不僅盡佔漁鹽之利,糧草的產出也讓各國極為眼紅——齊國的糧倉個個兒滿盈,甚至每年都要處理一批因為積壓多年而腐爛變質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