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走。
各色大小不一的方塊,將大漢包裹,這些地方,便是其他國家所佔的海域。
不瞭解其中內幕的人。
一看這地圖,肯定會很疑惑。
怎麼別的國家,都堆到大漢門口來了?!
只從地圖看的話,大漢局勢好像岌岌可危,被眾多敵人包裹,以少打多。
但其實。
這是談判所得。
大漢依靠底氣,犧牲前期的機動性和天時地利。
換來。
如果,大漢能從武城鑿出去打穿的話。
太島,衛高,真臘,河圖,朱波等國家,就得在賠償的基礎上,給大漢讓地。
是地。
不是海。
如果大漢輸了,就只是賠,不讓地,因為已經讓了機動性和天時地利。
這可了不得。
當時大漢方面提出來的時候,那些國家人都愣了。
一個個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什麼!?’
‘你說什麼!?’
‘讓地!?’
這他媽不是殖民嗎?
大漢你瘋了吧,什麼年代你搞這一套?
大漢方面搖頭否認。
亂說!
這是經濟特區。
我這是方便,我國的百姓出去旅遊,以後一條航線,直通經濟特區。
證件一辦,打個車就能出國。
大漢談判員兩手一拍:“多好!”
其他人投來眼神,其中意思大概是:我信你個鬼。
但又想到大漢犧牲了機動性和天時地利。
要是這樣,都能被它鑿出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