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山拿出的,是一個精緻的紫檀木匣,一簇新,還是桔紅的顏色,一看就是現配了沒兩天。木匣不大,長不過20厘米,寬不過10厘米。
盒子一開啟,唐易徹底驚呆了。
又是一把繡春刀…
樣式和許一琳那把一模一樣。只不過更加小巧,只有十幾厘米長,一兩厘米寬。雖然小,但是工藝不含糊,就連血槽的邊角都處理地精細無比。
寶光入眼,唐易的腦中突然起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你怎麼看?”馮青山見唐易有些發愣,不由出口問道。
“這是明末宮廷裡的東西,說得直白一點兒,微型繡春刀。”唐易喃喃道。
“繡春刀?…”馮青山也愣住了。他能看出,這是明末的東西,也能想到,應該出自宮廷王府一類的重地。但是他沒想到,唐易居然說這是繡春刀。畢竟,關於繡春刀,從未有過出土實物,也未有人公開展示過傳世品,僅憑古籍裡隻言片語的介紹,如何能論斷?
大刀小刀都是刀。而唐易之前吸收過大刀的寶光,這次又吸收了小刀的寶光。
一種強烈的直覺衝擊著他的神經…
“沒錯,就是繡春刀。不過我感覺這不是佩刀,而是禮器。老爺子,實不相瞞,我還見過一把比這更大的繡春刀,制式一模一樣,只不過那把大刀也比實際的佩刀要小。”
“我感覺,這兩把刀似乎······是一對…”
馮青山的眼睛陡然一亮,“一大一小?還是一對?你的意思是說······子辰雙刀?”
馮青山說的“子辰雙刀”,其實大致就是“子母刀”的意思。
在天干地支中,鼠在子時,龍在辰時。早在漢代,人們觀察發現,人死的時間,竟然大多在這兩個時辰,所以製作了子辰佩保平安,一般是一龍一鼠的玉佩。
但是到了明清,龍大鼠小,子辰佩又有了望子成龍的含義。還有人把“子辰”的意思延伸,成了幼小和長輩的意思,再擴大一下,也有了小和大的意思。所以,馮青山就把一大一小的一對,稱為“子辰雙刀”。
唐易點點頭,“這兩把刀一模一樣,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合體。”
既然是子辰雙刀,那就可能具有合體的設計。
馮青山卻迫不及待地問道,“另一把辰刀呢?”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