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兩個字,是吸引王鋼的關鍵。當然,這本書並不是真的去找“龍”。
龍在華夏,有著諸多的隱喻,也給了人無限大的想象空間。從這本書前面十幾頁的情況來看,所謂“尋龍”,乃是探求一些寶物,而這些寶物,和皇家有關,而且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這和普通的盜墓不同,“尋龍”,實際上在探求古往今來的帝王之秘。如果說盜墓是“竊鉤”,那麼書中所說的尋龍就是“竊國”了。
但這是本殘卷,留給王鋼的線索,其實只有四個關鍵詞:秦始皇陵,崇禎秘藏,隋侯之珠,玄陰四象。
這四個關鍵詞其實是很扯淡的。
秦始皇陵,已被確定了位置,而且是重點保護區域,再牛逼的盜墓賊也不敢染指秦始皇陵。
雖然,在歷史上,曾有著這樣那樣的說法,說秦始皇陵曾屢遭盜墓劫難。但秦始皇陵中暗箭強弩,機關重重,同時地宮中還有大量水銀,蒸發在氣體中有劇毒,入之即死。所以,最後的結論性猜測就是,所謂被盜掘的皇陵,“其虛冢耳”,都不是真正的皇陵。
崇禎秘藏,甚至連個影兒都沒有,書中前面倒是提了“五古封燈”曾探求過崇禎秘藏,也僅僅是多了一條模糊線索。
隋侯之珠,更不用說了,只聞傳說不知其可的寶物,根本無從查詢。
玄陰四象,字面上倒是明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可是到底是什麼,又沒具體說明,這是物件呢,還是紋飾呢,又或者只是一種比喻性說法呢?
所以,王鋼睡不著,那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思考的深入,王鋼也想到了,這句話有可能還是概述,所謂秦皇和崇禎只是指代,就是說,從秦始皇到崇禎這些皇帝,都可能藏有東西,有的是隨著皇帝的棺槨進了陵墓,有的是被秘密藏了起來。而隋侯之珠,則可能是表明所藏之物的珍貴,而玄陰四象,則可能是表明所藏之物是遵循陰陽四方而來的。
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崇禎算是最後一個完整漢人王朝的皇帝,所以用他倆來指代。
睡不著也不是白睡不著的,王鋼還想到了第三種可能,那就是這隋侯之珠和玄陰四象都是物件,而且一開始是秦始皇所有,至於中間經過什麼人倒手雖然不好說,但最後是落在崇禎手裡了。
所謂的秦皇有陵,意思是秦始皇陵雖然沒遭破壞,但是這東西卻取了出來,至於是偷跑出來的工匠還是後來無跡可尋的高人,那不是重點。同時,崇禎有藏,那就是最後東西到了崇禎手裡,他沒帶進陵墓,找個地方藏起來了。
想來想去,無論是從推理上,還是心理上,王鋼還是覺得第三種可能他最能接受。
如果是這樣,只要找到崇禎秘藏,所有的謎底就都揭開了。而且,關鍵的最後一句也能提供輔助:蓋須得三器。要找到崇禎秘藏,需要找到三樣東西。
王鋼更睡不著了。不過睡不著也不是萬能的,他就是三天三夜不睡,也想不到,其實唐易不僅“得三器”,而且已經破解了其中的秘密…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