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文成想著。看了伍先民一眼。發現伍先民既吃驚又無奈。不像是串通好的。
而古之哉此時則開啟了一把摺扇。邊扇邊贊。“這‘唐眼’。還真不是吹出來的。”
歐陽雲煙對瓷器不是很精通。但是僅僅憑藉貼合度和重量就能判斷出蓋子是後配的。也著實讓她吃了一驚。禁不住暗暗咋舌。
最震驚的還是呼風。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昨天在唐易店裡。鑑定“多年兒”鼻菸壺和古法提油玉牌。雖然高明。但還是常規手法。眼力高人一等罷了。但是判斷蓋子是後仿的。真是出神入化的感覺了。
秦老最有面子。畢竟。唐易是他介紹來的。他呵呵笑道。“古玩鑑定。還是細節決定成敗啊。來。一起喝一杯。”
眾人都不冷不熱地跟著喝了一杯。
接著。歐陽雲煙便向服務員招了招手。“兩位青年才俊的眼力都很不一般哪。不知道我帶來的這串東西有什麼問題。”
一名服務員託著一個方形的大首飾盒走到餐桌前。擺在了白松石的圓心上。
歐陽雲煙開啟盒子。珠光寶氣一起湧了出來。
這是一串清代的翡翠朝珠。色澤溫潤。青翠欲滴。
一共108顆珠子。大小約為直徑1.2厘米。而且細細看來。像是同一塊翡翠雕磨出珠。所謂同料是也。每隔27顆翡翠珠子之間。都有一顆紅色的珊瑚大珠。直徑約為1.4厘米。這在朝珠中。被稱為“佛頭”。這和我們平常玩的手串上的“佛頭三通”不同。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而在一處珊瑚佛頭下。還有一處葫蘆狀的滿綠翡翠“佛頭塔”。佛頭塔下連有編制的絲絛。上面綴有比翡翠朝珠略小的珊瑚圓珠。中間還有一扁片狀的“背雲”。也是翡翠所制。不過不是滿綠。而是白色當中有一抹綠意。形似雲朵。
背雲下面。還有一個水滴狀的碧璽“大墜角”。碧璽上面有一小頂“金帽”。
整串朝珠兩旁。共附小珠三串:左邊是兩串。右邊是一串。都是小珊瑚珠子。頂端的“小墜角”則是海藍寶製成。這三串小珠子。一般都叫做“記捻”。民間也有俗稱“記子”和“捻子”的。
這一串朝珠的形制非常規整。目測周長一米半左右。而所有的用料都十分考究。光是這一串滿綠的翡翠材料。價值已是不菲。更何況是清代的整串朝珠。
“歐陽老師帶著這麼值錢的物品出來吃飯。這讓我們哪能吃得下去啊。”古之哉伸出筷子。夾了一片蜜汁火方放在唇邊。卻沒下嘴。
“現在的年輕人。眼光都很高。帶普通的東西出來。怕是入不了他們的法眼。”歐陽雲煙笑著對唐易和呼風說道。“上手之前。可要用清水好好洗手哦。”
兩人點點頭。知道這可能是歐陽雲煙間或把玩之物。都去認真洗了手。
這一次。兩人是一起托起這串朝珠。細細看了起來。中間很小心地倒了一次手。這樣就都能完整地看一遍了。
這串朝珠的整體包漿表明。這是一串美不勝收的傳世品。雖然。穿繩絲絛是後配的。後配也是沒辦法。一兩百年下來。原來的肯定不行了。而且這麼重的珠子。過上三年五載的就得換一次。萬一磨斷了。嘩啦了。那可不得了。
朝珠並不是任何官員都有資格佩戴的。材質分為東珠、翡翠、珊瑚、琥珀等等。皇帝穿朝服時。佩戴一串東珠朝珠。所謂東珠。是清代對產於東北地區的珍珠的稱呼。滿清的老家在東北。產於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質地圓潤碩大。色澤晶瑩透澈。所以。清代統治者也特別重視。
唐易自然也先想到了東珠。心中暗道。“艾瑪。一說東珠。我咋一下子就想到了冒充皇太后的毛東珠呢。”
不過。這翡翠朝珠。也不是一般官員能帶的。朝珠是從佛念珠衍化出來的。乃是清代官服特有的配飾。第一時間更新在清代。只有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的官員。上朝時才能配掛朝珠。
而根據官品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同時。這一串朝珠的三串“記捻”。兩串在左。一串在右。按照男左女右的分別。當時男性官員佩戴過的。
呼風看了半天。實在是看不出什麼毛病來。難不成就是一串真品。只需要大力稱讚精美就行了。他暗暗思忖。歐陽雲煙是個女人。這樣搞倒是符合女人愛美愛面子的心理。
呼風一邊想著。一邊看了看唐易。唐易審視之後產生感覺。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只是他也在考慮。考慮該怎麼說。此時。他也看了呼風一眼。
呼風不傻。玉石本不是他的強項。便笑著說道。“壯罐我先說的。這翡翠朝珠。就讓唐易先說吧。”
唐易並未推辭。指著已經放回大首飾盒的朝珠說道:“朝珠的形制很有講究。108顆珠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而四個‘佛頭’象徵春、夏、秋、冬。下垂於背後的‘佛頭’和‘背雲’。寓意“一元復始”。三串‘記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個旬期。總和為30天。”
“翡翠進入華夏的時間有爭議。不過清代康熙之後大為流行是公認的。清中期就出現了不少翡翠朝珠。不過。綜合這串朝珠的各種用材和包漿種種因素。我斷定這一串朝珠是清晚期的。”唐易精研明清歷史。對於清代朝珠的形制和用材自是十分熟悉。於是便先簡要介紹了一下。
這些介紹對於在座的幾人來說。仍是老生常談。不過這一次。他們有了上次壯罐的經驗。都沒有露出失望之色。而是靜等唐易的下文。
果然。“這是一串傳世美品。不過還是有美中不足。”唐易話鋒一轉。
而歐陽雲煙的眼中。也泛起了一抹驚訝之色。
“雖然有美中不足。不過也是瑕不掩瑜。問題沒有出在主體上。而是出在這三顆橢圓形的海藍寶‘小墜角’上。”賣了半天關子。唐易終於點明瞭正題。而眾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這三顆海藍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