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感受到了身為龍的傳人華夏子民的不屈不撓。
宛如詩句的歌聲。
讓人在歌聲中對話歷史的過程當中。
再次感受到了華夏曆史的浮沉壯闊。
那隱藏在血脈之中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與責任。
舞臺上。
六百年的歷史瞬息而過。
風雲變幻間。
唯一不變的是站在舞臺中央唱歌的那位年輕歌者。
他好像炎黃子孫的化身,從古至今遍觀華夏曆史。.
象徵著不曾熄滅的民族傳承與記憶。
“哇,給我看哭了…”
“寫在歷史書上的故事呈現在眼前的時候,竟然這麼令人震撼。”
“難以想象我們那些先人,在這種情況下是如何撐下來的…”
“有過繁華,有過沒落,但龍的精神始終永存!”
“恢弘宮殿和泱泱華夏的壯闊,我感覺只被王嶽恆一個人唱出來了!”
“相比之下,那首《呼喚》簡直就是不疼不癢的歌唱…”……
一瞬間。
所有觀眾們看待王嶽恆的眼神。
也從一個平凡的歌者,彷彿昇華成為精神圖騰的象徵。
把他幻想成了從歷史中走來的見證者。
八千萬人同步線上的平臺上。
瞬間被彈幕塞滿了各式各樣的感慨與吶喊。
有對皇城宮殿歷史傷痕的悲嘆憂傷。
有對昔日皇朝繁榮的驚歎與感慨。
但多數人還是在歌聲中,感受到了那份堅毅與不屈。
那是龍的傳人才會具有的品格。
是那些列強土匪強盜永遠無法理解的精神。
“這就是王嶽恆寫的歌嗎…”
“那個鄭建家為什麼說他寫的歌根本不值一提?”
“甚至連看都沒給我看!”
坐在觀眾席上的國家級作曲家周少鷹,此時也呆坐在位置上。
腦海裡無數個問號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