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聲》在內地的聲勢浩大,海內外電視臺自然也眼熱不已,談判進展自然順利得多。
杜笙想了想,回答道:
“不用,誰的條件好就先跟誰合作。”
雖然目前很多海外電視臺都是星際傳媒的合作伙伴,但他並不想過於依賴某一家,以免將來形成一種非他們不可的局面。
單獨和某家合作時間久了,可能會導致與其他電視臺關係疏遠。
這個圈子就是這樣,沒有必要玩七傷拳。
杜笙希望星際傳媒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到時候如果有好專案,大家可以公開競價嘛。
但不得不說,隨著《東方之聲》的崛起,兩岸三地掀起了一股偶像養成熱潮。
從白髮老翁到四歲小屁孩,都被這股熱潮所感染。
林芝玲也因此從“美豔女神”轉型為甜美可愛的主持人。
鳳凰衛視的員工們,也從過去的萎靡不振變得精神抖擻,鬥志昂揚。
“杜生,這邊有個好訊息要告訴你。”
這天一早,杜笙剛掙脫由川櫻子的痴相摟抱,就接到蘇驍歡喜來電:
“英倫國ITV電視臺似乎注意到嗬蘭電視臺的動向,也打電話向我們諮詢《東方之聲》的版權費。”
由於香江原因,內地與英倫國的關係錯綜複雜,不少人對英倫國還有特殊感情。
而且通常情況下,都是國內節目借鑑國外的創意,
要是這次英倫囯真的購買了內地音綜版權,不用想都知道絕對會引起廣泛討論。
甚至大大提升國民的自豪感。
對此,杜笙只是微微一笑,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事實上,若不是他率先推出這個節目,遲些國外也極有可能會提出類似的概念並付諸實踐。
如今,鳳凰衛視已經先行一步,並且節目反響熱烈,ITV電視臺自然不願袖手旁觀。
只是它們聯絡錯物件了。
只有像蘇驍這樣的幾位核心管理層才清楚,鳳凰衛視並非《東方之聲》的版權持有者。
真正的版權屬於星際傳媒。
而鳳凰衛視僅僅是合作開發的一方。
《東方之聲》帶來的觀眾喜愛和廣告收益歸屬於鳳凰衛視,但版權必須由星際傳媒掌握。
杜笙作為過來人,很清楚這些版權的重要性,決不能假手於人。
“報價是多少?”
“2百萬美元。”
蘇驍回答說。
聽罷,杜笙輕蔑地笑了笑。
在前世的記憶中,《東方之聲》為燈塔電視臺帶來的單集利潤接近5百萬美元。
儘管英倫囯市場的規模不及內地,但2百萬美元的報價顯然缺乏誠意。
“不要急於一時。
《東方之聲》如此受歡迎的節目版權不會輕易出售,我們可以與歐洲多家電視臺進行談判,比如BBC、C和Sky等。
隨著《東方之聲》的熱度上升,感興趣的買家只會越來越多。”
杜笙的打算是先將版權出售給嗬蘭或英倫囯的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