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看來我這支戰隊要出奇制勝了。”
杜笙心情不錯,哈哈一笑:
“最後誰能拿到冠軍,還真說不定呢。”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以上提到的幾位,即使不受主辦方干涉,也多半能晉入前八。
要是簽約了,主辦方更不可能傻到往外推,保前四都是不出奇。
這在業內,壓根不算懆控賽事賽制。
可以說但凡錄製的比賽綜藝,背後都被過了一手。
至於吃相難看?
那更加談不上。
主辦方花幾千萬搭舞臺,既費人力物力又費資源,不可能做善事是吧。
而且跟芒果臺的幾檔音綜相比,《東方之聲》這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譬如去年的《超級女聲》冠亞季軍,八強還沒出爐就被早早鎖定了人選。
至於觀眾投票真實選出來的噱頭,聽聽就得了。
那份資料,改個數字很難?
真要比較起來,《東方之聲》加入的99個業內知名評委,那才叫公正。
最起碼,選手就算想要花錢收買,也做不到一網打盡。
見杜笙合上手中的資料冊,葉瀞芷微笑問道:
“怎麼樣,大致人選確定了嗎?”
杜笙輕輕揉了揉眉心,有點沉吟不語。
說實話,這選擇並不容易。
這時期兩岸三地的好苗子層出不窮,每個都有獨到之處,令人難以取捨。
但杜笙卻不得不做出決定。
雖然《東方之聲》冠軍戰還沒進行,但初步也得落實了。
外界許多比賽在決賽之前,名次就基本內定。
為了保證利益最大化,前幾名的獎勵和機會必須留給自己人。
杜笙想了想,反問回去:
“小葉子,換你你怎麼選?”
“規模、風格、年齡分佈、實力……”
葉瀞芷可不是菜鳥,對於選拔標準早已爛熟於心,條理清晰地列舉出來。
杜笙也清楚排除掉私心外,還得參考這些。
此外,他還需兼顧地域因素,確保兩岸三地市場的平衡,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區域。
例如,某些內地歌手在唱跳能力上並非頂尖,卻因觀眾的支援度極高,杜笙不能置之不理。
作為內地人,經營的是內地公司,若決出來的歌手沒有一個內地的,豈不得被噴死?
同樣的,如果某個地區連根獨苗都沒,下一屆在該地區的市場開拓將會困難重重。
即便都是華人,但各地區民眾之間依然存在比較心理。
一旦缺失,便會產生不平衡感。
但從培養角度來看,若全部都簽下來的話,後期難免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均或耗費過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