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杜笙雖然滿心槽點。
卻也知道這是行業慣例,懶得過問。
譬如去年,SHE發行的第二張專輯《青春社》,對外宣稱首批上市15萬張,一週內銷售一空,市場一度供不應求。
然而搞笑的是,她們整年灣城銷量統計,實際只有21.5萬張。
儘管這一資料與宣傳相差甚遠,卻未引來對SHE的嘲笑。
因為《青春社》在02年灣城的年度專輯銷量排行榜上,位列前三甲。
誇大銷量,是為了製造宣傳熱點,營造歌手人氣旺盛、專輯廣受歡迎的氛圍,從而激發消費者的從眾購買慾望。
這是常見的營銷策略。
又好比SHE去年全亞洲銷量說是160萬,但這裡面有多少水分沒人知道。
相較之下,杜笙的破百萬銷量資料雖也含有水分,但比例並不算高。
星際傳媒預測,杜笙的這張專輯最終銷量有望突破百萬大關。
不過杜笙對此持謹慎態度。
畢竟,盜版現象極為猖獗,專輯越受歡迎,盜版數量越多。
專輯發行的前兩個月是銷售黃金期,此後,隨著盜版的泛濫,正版專輯的銷量必然會大幅下滑。
當然,杜笙對盜版問題並不十分在意。
一方面,彼時國內經濟剛起步,許多人並不富裕,尤其是音樂愛好者中,不乏貧困學生。
對他們而言,花費幾元錢購買一張盜版磁帶已是不小開支。
更何況,他們還可以透過三大運營商提供的5元包月彩鈴服務,享受音樂。
杜笙之所以發行專輯,就沒惦記實體專輯那點收益,更看重的是歌曲帶來的影響力。
雖然盜版可恥,但客觀上對歌曲的傳播具有一定意義。
不提聲望值方面,歌曲走紅後,彩鈴業務的收入也會相應增加。
劉筱莉輕聲道:
“千千靜聽這個金曲榜,遲些估計會單獨發行專輯。
這裡有利有弊,利益方面可能會受損。”
理論上講,六首歌曲在最具權威的音樂榜單上佔據前十,這本是利好訊息,有助於專輯推廣與銷量提升。
但這份榜單的歌曲最終會被製成專輯,由千千靜聽發行。
這種另類銷售模式,無疑會對正版專輯的銷售產生影響。
因此,劉筱莉對於這個訊息是好是壞,一時難以判斷。
杜笙收起檔案,搖頭笑笑:
“無妨,這反而有利於我們人氣擴散。
千千靜聽製作年度十大金曲專輯,那是明年的安排了。
屆時,盜版早已氾濫,十大金曲專輯的銷量也有限。”
劉筱莉輕輕點頭,起身說道:
“茜茜她們出來了,我們先去用餐吧。”
“快看,表哥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