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立即下令周輔臣的水師西進,解重慶之圍。
他先將命令傳了下去之後,心中卻還有一絲不安。
隨著昆明被攻破,雲南已經抵定,南川的明軍無所依從,吳三桂趁勢做了不少手腳。最少南川已經依附在吳三桂麾下來了。大半個四川都在吳三桂麾下了。
四川雖然屢經戰亂。
但是還不到荒無人煙,乃至於成都城內,有老虎出沒的地步。在稍稍整頓一下,吳三桂就有一些兵精糧足,以遼東老卒為根基,以四川將士為輔兵,一時間聲勢浩大。
當然了,張軒不懼吳三桂,但是要解決吳三桂,是需要時間的。
張軒現在沒有在長江上游下游一併開戰的能力。
重慶之圍是小問題。吳三桂才是大問題。
張軒沉吟片刻,對鄭廉說道:“雲南情況怎麼樣了。”
鄭廉想了一會兒,從大腦深處,將雲南的現狀給翻出來,說道:“滇王在雲南做的很好,武昌訊息,上個月滇王還請命從武昌召集一批官員,安置雲南府縣官員。”
張軒說道:“滇南已經拿下來了?”
鄭廉說道:“聽說滇王於滇南大會雲南土司,重換冊封。想與雲南土司各自安堵,只是現在情況如何,卻不知道了。”
張軒說道:“下令,不,我寫一封書信給滇王。”
張軒想起來能牽制吳三桂的人,只有李定國了。
用人的時候,就要放低姿態。而今李定國雄踞一方,雖然屢屢向他表明心意。別的不說,李定國手中真沒有人嗎?還要從武昌請一批官員過去。這就是他向張軒表忠心的一種姿態。
但是張軒並不能將李定國普通屬下。
而且對雲南情況,張軒是山高路遠,情勢難明。不要妄自下結論。不好直接下命令。
總要徵求李定國意見。
就這樣,一紙書信從襄陽直奔雲南而來。八百里加急,不過三五日之間,就到了李定國面前。
李定國開啟這一封書信。
細細思量了好一陣子。
這一段時間,張軒忙的不可開交。而李定國也是如此。
李定國以夏軍數萬統率二十多萬降軍,雖然其中有李定國影響力在,但是一方面平定滇西,滇南。掃蕩殘明的勢力,朱跑跑的跑路能力相當強,而今在滇南土司的包庇之下。
一時間李定國也揪不出來。
而且李定國對內部問題的解決也是很棘手。
親兄弟還要明算帳。即便劉文秀,艾能奇與李定國有一分兄弟之情,但是兄弟之情與利益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很難辦。甚至對李定國來說,梳理內部情況所消耗的精力,比對外征戰所消耗的精力還大。
梳理內部,既要達到目標,壓制住其他人。但也輕不得重不得。
他花費了好大精力,才算是坐穩了而今的位置,雖然劉文秀與艾能奇,在軍中還有特殊地位。但是總體來說,雲南這些軍隊,已經確立了李定國為領導核心的地位。
劉文秀與艾能奇也不能動搖他的位置。
只是而今要出滇作戰的話,李定國一時間也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託孫可望的遺產,雲南糧食還算充足,上一次與李定國與孫可望之戰。速戰速決,對雲南的消耗並不大,以雲南的人力物力,還足以打上一仗。但是滇軍內部願不願為大夏王朝出力,卻是一個問題。
李定國說道:“傳令下去,讓三弟,與四弟來一趟。”
“是。”立即有人說道。
不過一會兒功夫,就劉文秀與齊能奇就過來了。
他們兩人向李定國行禮之後,劉文秀問道:“二哥,你叫我們兩個來,有什麼事情?”
李定國說道:“陛下來了一封書信,詢問我是否能夠能出兵四川,牽制吳三桂所部,兩位兄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