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萍有柔佛鎮的支援,但是她在舊港的統治並不是太順利的。
張萍很有張軒的風範,當來到舊港之後,發現這些回回對她陽奉陰違,甚至威逼利誘,一定要張萍入教。
張萍大怒,當即血洗舊港城,並在舊港建立新城,只有漢人才能進入。但是張萍這樣強硬的態度,引得當地土著大怒,聯合起來反對大夏朝廷。
也是大夏朝廷在與荷蘭人,葡萄牙,西班
牙的征戰之中,當地土人也是紛紛迎合朝廷,朝廷論功行賞,對他們相當之寬大。
甚至將一些本來屬於荷蘭人一方的利益讓給了這些土人。
他們反而想得寸進尺了。
而這個時候,西方聯軍再一次想要進入東南亞,故而掀起了第二次南洋之戰。
周輔臣作為南洋總督,主力用來對抗西方人的海上力量,所以沒有多少力量支援張萍,張萍親自帶兵,征服了整個蘇門答臘島。
從最東端殺到最西端,被西方人稱為染血的公主殿下。
蘇門答臘島在大夏的版圖之中,也正式改名為南遼島。
在這一次大戰之後,英國人在後期參與進來,將從後面偷襲荷蘭人,將果阿給端了,讓荷蘭人不得不退出戰鬥,即便在印度大陸上的爭奪也落於下風。
英國人更是與大夏在南京簽訂了同盟條約。
這是一分維持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夏英同盟。
第二次南洋之戰後,朝廷又在南洋設立了南遼鎮,所轄的就是南遼島。
只是大夏朝廷對南洋的投入,在第二次南洋大戰之後,就告一段落了。
因為朝廷的大敵從來是滿清。
滿清沒有滅亡之前,朝廷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將全部精力投入海上爭奪。
不過,根於英夏同盟,在與西方貿易之中,英國具有優先權,為了維護這個優先權,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是與夏朝水師並肩作戰。
請不要將這個時代的英國艦隊,與後世的日不落帝國相比。這個時代的英國還沒有徹底將西班牙,荷蘭人打趴下來。
並不是海上霸主。
在昭武之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之內,朝廷致力於西北方向,先對滿清,後對準格爾,窮追不捨,佔據了中亞。
但是在英國正式登頂海洋霸主之後,覺得與夏朝的盟約,制約了他們更進一步,雙方摩擦不斷,也迫使朝廷更改戰略方向。
當十八世紀中期,雙方正是決裂,打了一場遍佈,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的大戰。這一場大戰,打打停停,一共打了一百多年,最終迫使英國正式迎接夏朝英王張克捷,為英國國王,英國成為大夏親藩才停止。
不過,這一場大戰之後,夏朝也進入疲憊期。與張氏皇家密切相干,執掌大夏權力近三百年勳貴集團,正式推出權力舞臺。
而以新理學為代表計程車大夫正式執掌天下大權,皇室不過垂拱而治天下,不過,畢竟皇室親藩遍天下,皇帝雖然失去了權力,卻也不是內閣可以輕易侮辱的。
這就一切都源於大夏世祖武皇帝的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