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前半生功業,就在天下逐鹿,朕著先鞭。橫掃諸侯,奄有天下,朕後半生功業,就在此處了。”
“治理好黃河,淮河,令中原百姓無受水患之害。”
張家玉聽得熱血沸騰,說道:“臣遵旨,從今之後,我張家就從廣東遷過來,如果治水不成,這裡就是我張家玉的埋骨之地。”
張軒說道:“好,。這天下興亡之大事,就交給張卿了。”
張家玉並沒有辜負張軒的期望,不過,他也沒有做好這一件事情。張家玉為了治水,走遍了兩淮所有的地方。歷時三年,才提出了完整的治河方略。
那時候朝廷也在北伐之後的財政窘境之中走了出來。
張家玉立即開始動工治河。
張家玉擔任兩淮總制,總共十年。最後生生累死在河堤之上。
而張家玉並非第一個以勞累死在兩淮總制位置上的人。第二個擔任兩淮總制的乃是周昌。
周昌擔任兩淮總制,卻是因為周昌的出身缺陷。
周昌在昭武后期完成了朝鮮化省之事,將朝鮮一國正式歸為朝廷治下,為海東省。勞苦功高,但是卻不可能入內閣。
因為昭武年間科舉完善了,雖然沒有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規矩,但是內閣大臣總要是進士出身。
周昌知道他雖然被封東海侯,但是在官場之上走到了頂點。所以在張家玉死後,自請為兩淮總制,沿著張家玉規劃的方向進行著。
期間也發生了,昭武三大案之一,王進才案。
就是周昌掀起的。
因為北伐之後,在昭武中期還有一些大戰,比如收復西北,鞏固遼東,與緬甸聯合徵繳明永曆帝,並在南洋上與西洋人爭鋒。
但是如北伐這樣的大戰,再也沒有過了。
而大量的軍隊投入兩淮的治河工程之中。
特別是兩淮本地的縣兵,幾乎沒有訓練任務了,都是治水的任務。
自然有大量的物資,不,應該是每年幾乎朝廷一半的財政投入。幾乎是金山銀山一般,聽過戶部,工部,樞密院等部門流入兩淮。
王進才長期擔任樞密院同知,在軍中大有人脈,侵吞了不少治水款項。但是因為王進才乃是張軒的舊部。下面的人不敢告發。
周昌忍無可忍,才當殿向張軒稟報。
張軒令傅山親自查處,牽連侯爵七人,伯爵十人,子爵,男爵,不計其數,至於文官牽涉其中的更加不少。
樞密院為之一空。
乃至李定國在這樣的風暴之中也受到了牽連,向張軒請辭,張軒批准他辭去一起職務,只擔任講武堂教授一職。
後來分析,雖然王進才案,乃是一場反腐引起的,但是也將朝廷之中大部分出身草莽的將領都掃平了。
被處死的不多,但是大多都不能掌權了。
而賀虎頭也正式成為樞密使,朝廷上下實權將領幾乎清一色的講武堂出身。而太子張安,也是講武堂畢業的。
種種陰謀論暫且不提。
周昌本人也沒有在兩淮總制上面完成這項大工程,在王進才案十五年後,勞累而死。令朝廷不得不選出第三任兩淮總制。
第三任兩淮總制,乃是大夏宗室出身,名為張遷,講武堂出身,也是打過仗的。成為最後一任兩淮總制。
在兩淮總制任上二十餘年,終於將兩淮治水的大工程完成了。
最後,讓從信陽以下,直到大海,水道暢通,幾乎各個村落都有水渠灌溉,以至於河南,兩淮一下子成為了產糧大省,不下於湖南湖北兩省的產糧區。
而且兩淮地區對大夏張家最為擁護的地方。在後來的各種風波之中,兩淮地區從來是皇室的基本盤。
只是當張遷修成的時候,張軒早就不在位了,連張安也垂垂老矣,正在培養太子登基之事了。
這是很久很久後的後話。
卻是從而今張軒與張家玉的一番談話開始的,一段持續五十多年治水工程,歷經三代人,也是張軒後半輩子沒有完成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