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兩門火炮運輸還可以隱藏在軍隊之中,但是一百多門火炮運輸想不被發現,卻是不大可能的。
而北京城南卻是唯一的可行的地方。
因
為京師南邊不遠就是盧溝河。通往北京的水路自然不是一條,從通州到京師也是有水道的,是運河的一部分,不過本來就淤塞的嚴重。清軍又擔心夏軍的水師,鰲拜親自帶人填了一段。
故而不能用了。
盧溝河不是主幹水道,反而逃過了一劫。
大炮從天津衛運過來,從盧溝河上岸,向北十幾裡左右,就到了發射陣地,趁著夜色,完全可以在清軍不清楚的情況之下,完成準備。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永定門乃是京師外城的正門。
從永定門到宣武門一路直行,再無阻礙。
而永定門調兵也是再便利不過了。
所以就敲定了永定門。
不過永定門如此重要,東虜自然也不會沒有防備。但是有防備又怎麼樣,賀虎頭早就被張軒影響,成為一個大炮主義著。
雖然之前清軍與夏軍做戰,一場大戰動用數十門數百門大炮,也成為常事。但是卻很少將這麼多大炮轟擊一個目標。
這一次,對賀虎頭來說,是第一次。
而且賀虎頭並不知道,他這一次進攻,被列為講武堂重點案例。影響了夏軍今後一百多年,火炮擊中使用,步炮協同,等概念,成為講武堂學士耳熟能詳名詞。
賀虎頭站在箭樓之上,對身邊的人說道:“開始吧。”
“咻”的一聲,一根火箭沖天而起,在天空之中爆炸開來。
夏軍士卒頓時發動起來。
他們好像是變魔術一般,將營地的外牆推倒,一個個木棚給拆開。
之前在城牆上看見的,好像一層層營房的建築,蕩然無存。
剩下的只有一個個炮位。
這炮位密集之極。
炮位三層分佈,下面都是結實的夯土,大炮後面還有一個緩坡,後面的大炮要被前面的大炮根基上高上半身,而第三層大炮比第二層大炮高出半身。
佈置的如此密集,大炮與大炮之間,密度太近了。一旦清軍的大炮打過來,很容易打中。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技術的問題。
說實話,一百多門大炮密集轟擊一個座標。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
今日第一次如此安排,很多炮手都有一點發懵,同時為了隱藏炮兵陣地,才做此舉動。
如此情況,自然引起了永定門城樓之上注意。
永定門城樓上的守將,看到密密麻麻的大炮口,已經陽光在炮身上黝黑的反光,第一感覺是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