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北伐之戰規模實在太大了,而今各部夏軍在編人馬,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之多了,甚至還有一些臨時的,不在編的軍隊,再加上民夫之類。
恐怕整個夏朝動用了兩百多萬人之多。
這樣多的軍隊,高階軍官也不足了。
畢竟張軒在南京訓練出來的軍官,大部分只能充當低階軍官,有一些天賦異稟的或許能爬到中級軍官之中。
但是想獨領數營的將領,還不是他們能夠做到。
只能用這些將領。
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之後,很多軍隊都要整編,倒是誰上誰下,說不得就看今日了。
夏軍大營之中,這種功名利祿之火,幾乎能將所有將領給烤熟了。而清軍營地之中,卻是另外的摸樣。
清軍中軍大帳之中。
清軍所有的將領,分為滿漢左右而立。
洪承疇說道:“我們身後就是北京城。”
“這一戰,是我們的生死之戰,勝則,回師北京,與京城守軍一起大敗鄭成功。我們還有一線生機。”
“佔據燕雲,坐擁大漠,南北對峙。”
“如果敗了,身首異處不用說,以昭武帝的本意,恐怕我們這些人都要生生世世打入另冊,與當初建文臣子一般。代代為娼,世世為奴?”
“你們不信,看看錢謙益是什麼下場?”
“江南但凡與錢謙益有一絲瓜葛,都死無葬身之地,我們這些人,你以為昭武能饒過我們嗎?”
洪承疇這一番話,讓所有人心中一寒,雖然在夏秋之季,但是每一個都好像在數九寒天一般。
其實如果讓洪承疇有選擇的話,他心中未必沒有投降的心思。
但是他知道,不可能了。
首先他與義軍可是仇深似海。
不知道有多少義軍死在他手中,連羅玉嬌的母親,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死在他手上的。而這些人都在夏軍身居高位。
他投降過去,縱然一時平安,但是想得善終,卻是很難。
其次,就是他不想再投降了。
其實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內心之中未必沒有後悔,當初為什麼不一死了之,活著卻受此汙名。
特別是在傅山的支援下,北地流言,將崇禎與洪承疇之間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的。似乎將洪承疇變得明亡的罪魁禍首。
而今洪承疇已經老了。早就沒有當初想做一番事業的不甘。
投降一次,已經是貳臣了,他才不願意做三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