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本來就是一個海上養馬場。雖然而今上面的馬並不算多,質量並不算好。但是也解決了夏軍馬匹匱乏的問題。
夏軍之中。馬匹數量比南方多了不少,雖然還不能組建大隊騎兵。但是斥候配備馬匹卻能做到了。
達素這一次出來探查夏軍,只帶了幾個親兵而已。於是也不勉強。從善如流撤退了。
達素與大軍匯合之後,夏軍的斥候也不敢追,只能遠遠的看了一眼,就撤退了。
達素說走,就走,乾脆利落之極,一古腦將羅州以被百餘里都放棄了,大軍囤積在全州。
一面飛報漢城,這邊的戰況,一邊修整,隨即就聽到了訊息。梁化鳳大張起鼓的追了過來。
聲勢做得很大,小白山中,各路豪傑紛紛下山依附。一時間浩浩蕩蕩的,似乎有數萬人馬之多。
不過,梁化鳳做得卻很謹慎,甚至可以說保守。步步為營,滴水不漏,可以說沒有任何破綻。達素一時間也尋不著一個機會。
突擊了幾次,但是梁化鳳早就有所防備。騎兵進攻夏軍嚴正的陣勢,會有什麼下場,達素又怎麼不知道啊。
阿濟格在漢城整頓兵馬,幾乎將各地的守軍,都換成了朝鮮八旗。羅州之戰,對阿濟格來說,是一個壞訊息,也是一個好訊息。
壞訊息就不用說了。
好訊息是,羅州朝鮮軍的下場,讓朝鮮八旗,嚇得兩股戰戰,但也
是明白一見事情,一旦他們落在夏軍手中,決計是沒有一點或活路的。
這樣一來也能讓阿濟格很安心了。
阿濟格最擔心的是,夏軍大軍一到,這邊還沒有怎麼打,朝鮮軍就全部倒戈了,這才在這些朝鮮降軍上,大動干戈。
而今看來,這些手段也是起了作用的。
只是而今的局面,清軍各部紛紛向阿濟格請戰,想要南下,與夏軍大戰一場。
清軍的軍心士氣,並沒有因為這兩場敗仗而低落。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找回顏面。
阿濟格卻按兵不動,似乎不知道南邊鄭成功氣勢洶洶一般。下面人的情緒,一點也沒有影響到他。
並非阿濟格並不看重夏軍,而今將夏軍當做最重要的對手。因為重視。所以要謹慎。因為謹慎。所以要等待一個機會。
將手中所有兵馬一古腦投入戰場,讓鄭成功再次嚐嚐南京城下的滋味。
所以羅州之戰後,一個月左右,整個朝鮮半島之上,四處烽煙。卻是周全斌藉助水師的力量,各處出擊,與當地朝鮮人裡應外合。但是各路朝鮮八旗,雖然攻有不足,守卻有餘的。
海岸線附近,已經成為了夏軍的底盤,但是沿海城池,卻是清軍所有,周全斌手中兵力雖然不少,卻也不敢,將堅城放在後面,向內陸挺進。
只是如此一來,朝鮮北方沿海大部分地方糧食因為天災**歉收已經成為了現實。
除卻周全斌所部之外,梁化鳳與達素也打了一場全州之戰。
這一戰之中,梁化鳳調動大量朝鮮義軍,圍困住全州城。想要一舉攻下全州城。只是達素也不是省油的燈,藉助騎兵之力,多次神出鬼沒的突擊。將朝鮮義軍打得大敗虧輸。如果不是有梁化鳳所部支撐危局。
達素不知道打贏了多少次了。
這一戰,以達素主動撤退而告終,但是達素以騎兵做掩護,將城中的朝鮮八旗軍,全頭全尾的帶了出來。
梁化鳳也不敢追擊,這一戰,對夏軍來說,很難說是勝仗。
只是在軍報上來說,也是全州大捷。以激勵朝鮮士氣。
梁化鳳拿下全州之後,也就地駐紮,不敢輕易北上了。全州以北,就是朝鮮精華所在,狹長的平原地帶。
梁化鳳也知道,在這樣平坦的地勢上,遇見騎兵突擊,會是一個什麼下場,而且鄭成功在後方的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正要提兵北上,要與梁化鳳配合。
梁化鳳自然要等一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