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收上來的東西,必須能找地方存著。所以才有龐大的國庫,不僅僅在南京,在各地方也有不少倉庫。
這四部都歸姚啟聖負責。姚啟聖心中默算了一會兒,將各種用度算了一遍,說道:“由於不用往貴州運糧,或許能節省一點,補助滇王大軍的軍糧還是可以的,但是僅僅是維持而已。”
“這就行了。”張軒說道:“朕已經準了滇王,讓他在四川籌備軍需,你派戶部一些得力干將去幫幫滇王。”
姚啟聖立即會意,說道:“臣明白。”
李定國在四川就地解決不少後勤問題,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李定國的威望本來就重,他所帶領的滇軍之中,有不少大西軍舊部,這些人只認二將軍,可不認大夏朝。
如果李定國又能完全掌控後勤,那麼李定國就有獨立一方的能力。
有這個能力,就意味著李定國有了跳反的可能。
雖然張軒信任李定國,但是身處他的位置上,越發明白,不能將事情都寄託在信任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經不起考驗的。最好的辦法,是不讓李定國有這個能力,所以張軒從戶部抽調官員,去幫李定國解決後勤問題。
這固然是在幫李定國,
也是限制李定國。
最少李定國的財政來源,也要過這些人一手。再加上秦猛,賀虎頭,馬士升這些張軒的死忠,李定國只要明智,就不會選擇造反。
“國債之事怎麼樣了?”張軒問道:“可有擾民之舉?”
姚啟聖說道:“臣特別下文,這一件事讓各地主官親自辦,拜訪的也都是當地名流士紳,想來不至於騷擾小民,臣也會派人下去查探的。”
張軒說道:“如此就好。”
雖然而今的國債,有著強烈的攤派意味,但是不同的攤派方式,也有不同的結果,如果這一千萬兩攤派給百姓,說不得會引起幾次起義。有一時間一兩銀子,就是百姓一年所有花用,一千萬兩銀子,要多少百姓破產都籌措不出來。
但是當地士紳大戶,一年逃出幾百上千兩銀子,未必對家業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這種攤派就上不就下,其實與李自成拷餉政策,思路上同出一轍。但是效果卻不同了。再加上,新朝初立很多官員都不敢不清廉。甚至有些官員還是軍中退下來的,不敢借攤派之名勒索。
不過,張軒也明白,其中決計有人這樣做了。
這就要考慮一個成本問題了。
大明之所以亡國,就是因為他稅收成本太高,收到朝廷九百萬兩,下面就要掏出好幾個九百萬兩才行。而今攤派國債也是如此,到手只有一千萬兩,張軒估計下面士紳大戶要承擔的,決計在一千萬兩之上,至於多多少,就不清楚了。
此刻張軒才覺得都察院的重要性。
在大明體系之中都察院,這些御史言官們,簡直不幹正事。張軒登基之後,也忙著做事情,想查什麼事情,也都是用身邊的近臣,加了欽差的頭銜去調查便是了。
也不想讓那些儒家士大夫來煩他。
故而大夏的督察院,有名無實,甚至沒有主官。一個空衙門而已。
此刻,張軒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的努力比不上體制完善。為了監察天下。必須這些御史發揮作用。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但是這都察院所託非人的話,更讓張軒不舒服。
如果將來的都察院,不去好好做事,一心要找張軒的錯,叫做匡扶君上。
張軒犯都煩死了,而且還不能將他們怎麼樣,畢竟治理國家還需要這些人,張軒用錢逆案打擊了好大一批人。總不能再繼續打擊下去。所以,張軒心中暗道:“這都察院的主官,該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