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隻有三個月的糧草嗎?”
“我們當初跟著太祖皇帝與義父的時候,軍中什麼時候有過三月糧草,怎麼好日子過慣了,就不會過苦日子了。”
“而且打吳賊需要三個月嗎?”
“一個月。”
李定國臉色嚴肅之極,說道:“一個月之內,我要站在瀘州城上。”
李定國之所以如此想要瀘州一城,卻是為了改善後勤環境。
他在此地,糧食運輸線乃是糧食從湖廣湊集,然後從湘西到貴陽,從貴陽轉運到前線,一路上車馬勞頓,苦不堪言,消耗在道路上的糧食,比運上前線的糧食不少多少。
而到了瀘州就不一樣了。
瀘州就在長江邊上,一旦佔據瀘州,長江南岸,瀘州與ChóngQìng之間,吳三桂是決計不敢待的。
如此一來,糧食就能逆流而上,沿著長江走水路直到軍中。
這樣一來,不知道要少多少耗費。這樣一來,在前線就能支撐更久了,而且瀘州本地也是
可以養軍的。
這是李定國的經驗了。
在戰爭之中,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勝利來化解,如果不能解決的話,那就是勝得還不夠多,贏的還不夠狠。
“這普寧所,我只預計三日之內,必定攻克,誰願意為先鋒。”李定國說道。
“末將願意。”一個將領大聲說道。
李定國轉頭一看,發現出列的不是別人,正是楊展之子,楊景新。
楊景新大起大落之後,一心為報父仇,在夏軍數年,一千多日,從來沒有一日鬆懈,要麼操練士卒,要麼研習兵法。說實話,李定國還是很看好他的,但是也為楊景新有一絲擔心。
楊景新放不下父仇,日日刻苦訓練,雖然是一件好事,他這架勢,當下級軍官是足夠了,但是如果不能放開胸懷的話,將來永遠不能獨擋一面。成為一員大將。
不過,攻克普寧所之戰,交給楊景新,李定國倒也放心。說道:“好。此戰就交給了楊將軍。”
楊景新說道:“末將定然不負王爺期望,無須,三日,如果一日不克,末將提頭來見。”
李定國知道氣可鼓而不可洩,說道:“好,我就在這裡等將軍了。”
楊景新說道:“是。”他隨即帶著護衛下去了,不過半個時辰之後,楊景新帶著本部人馬來到了普寧所下面。
卻見普寧所雖然比當初有所擴建,但是依然是一座小城,不過兩側都是高山,普寧所選址的時候,將這一道山谷卡死了,而且普寧所所在之地,就是這一道山谷的最高處。
也就是說,不管是從南到北,還是從北到南,進攻普寧所都要仰攻。
楊建新來到普寧所前一兩百米的地方,細細觀看,卻見普寧所與一般千戶所並無其出奇的地方,其中火器也不是太多,最少並沒有什麼大炮,城牆也不算高,只有兩丈上下,也沒有護城河。只有一道壕溝而已。
雖然隨著鐵模鑄炮法擴散開來,兩國火炮數量急劇攀升。但是吳三桂軍中的火炮還都是自己鑄造的,並不是從北京運來的,一來是路途遙遠,二來四川並非清廷關注的重點戰區,三來,也是吳三桂與清廷之間的微妙關係作祟。
所以吳三桂軍中火炮具體數量上並不是太多,即便是有一些大炮,也分不到這裡,畢竟成都要用,封鎖長江要用,中軍也要用。所以輪到普寧所駐軍的時候,大多是小炮。大炮根本沒有看見一尊。
楊景新頓時拿定了主意。知道這地方改怎麼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