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退兵的動靜,也瞞不過吳三桂。
甚至吳三桂知道夏軍在安慶大勝之後,就知道李定國退兵僅僅是時間問題了。但是他心中沒有一點高興之意,臉色陰沉,似乎是他打敗仗了一般。
不過,在吳三桂看來,這比他打敗仗的影響還大。
吳三桂知道,自己這裡敗的再厲害,也不過是將四川讓給李定國。
四川雖然重要,但是在天下局面上,僅僅是一個重要籌碼,但還影響不了大局,但是安慶之戰的勝負,卻左右了天下大勢。讓吳三桂內心之中不由的感到一絲擔心。
那就是清廷的運勢盡了嗎?
吳三桂心中忽然有一個念頭,他說道:“來人,去對面下帖,就說我邀請滇王一敘。”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聲。
吳三桂軍法嚴厲,在軍中從來是一言九鼎,沒有敢反駁。
立即有人將名帖下給了李定國。李定國本不想去,他知道軍心疲憊,此戰無功而返。全軍
上下歸心似箭。李定國也不想久留,只是想如何也不能弱了氣勢,吳三桂敢來下帖,他李定國連露一面的勇氣都沒有了嗎?
李定國一口答應下來了,說道:“明日巳時陣前相見。”
第二天一早,兩處青山交相逼近,一條河正從兩山之間蜿蜒而過,這一條大河湍流不息,一堆堆浪花堆積,就好像是岸邊的雪。而河岸東側有大片大片的河灘地,不過總體來說,還算平坦。足以做交戰之處,要在群山之中找到這一段還算可以的空地,卻也是極難的。
甚至雙方被迫把兵力份散到四周群山之中,未必沒有戰場難尋的原因。
李定國與吳三桂彼此之間並不是沒有見過。只是大多是遠遠的看上一面而已,而今雙方各帶數名騎兵靠得如此之近,卻還是沒有過。
李定國一拉韁繩說道:“平西王想見我一面,卻不知道有何要事?”
雙方都是藝高人膽大,李定國的武藝放在全天下也是一等一的,而吳三桂當年也是勇冠三軍的猛將,雖然而今很少親自動手了,但對自己的身手還是相當有自信的。
故而兩人說話,就好像嘮家常一般。吳三桂說道:“不過仰慕滇王英雄無比,想見一面罷了。”
李定國說道:“而今可是見了?”
吳三桂說道:“果然是龍鳳之姿。”
李定國說道:“既然見了,我事務繁忙,就不留了。告辭。”
吳三桂說道:“滇王留步?滇王執掌西南數十萬大軍,何必屈於張軒之下?隔斷驛道,閉關自守,未必不是一個大理的局面。滇王如果這樣作,我定然上書朝廷,為王爺請封,從此之後,這偽滇王變作真滇王,未必不可?”
李定國冷笑一聲,說道:“平西王為了不閉關自守,用平西王換一個真蜀王?”
“陛下對我恩重如山,方有而今的李定國,忘恩負義,還是人嗎?”
“當然了,平西王對這忠義兩字,向來未解。我自然不強求了。”
“王爺想見我,我卻不想再見王爺。告辭。”
吳三桂聽了,臉色陰晴不定,看著李定國遠去的背影,眼睛之中恨不得噴出火來,殺意凜然。蓋因李定國捅在吳三桂痛腳之上了。背叛明朝,投降清廷,是他身上擦不掉的汙點,平日但凡有人提,吳三桂必殺之。眾人都知道乃是逆鱗所在,不敢多言,今日從李定國口中再次聽到。一時間怒火沖天,幾近不能自制,好一陣子才按捺住殺了李定國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