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並不是說這些人就不重要了。一個政權並非幾個頂級人才就能支撐起來的,就如蜀漢後期,縱然有諸葛亮絕世之才,但是劉備時代聚集四方之士殆盡,也是可復振的。
而清軍先天缺陷,就是滿漢鴻溝。清廷對漢人既用且防,真正依仗的就是這些滿族子弟,而今元氣大傷。多鐸用腳趾頭想,就能想明白之後的影響。一時間按捺不住。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也不是早就有的淤血,還是承受不住這個打擊。
“老十。”阿濟格說道。
“王爺。”這是漢臣說道。
“主子爺,”這是旗人說的。
多鐸噴出兩口血,似乎也好了一些,反手將這一卷文書蓋住,不忍再看了。說道:“八哥,而今小弟無能,喪我軍威。今日乃太祖起兵以來第一大敗,而今只能退了。”
阿濟格連忙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不過讓夏賊得了僥倖。如果不是老十你為小人所傷,今日有是另外一番局面。老十你不必放在心上。好好修養,來日再報此仇不遲。”
多鐸心中明白,這一戰之敗,真的是僥倖嗎?
即便是他沒有受傷,再打下去,真的能贏嗎?似乎從夏軍大規模運用火器以來,戰爭就變成他不熟悉,不認識的樣子,不再是快馬長刀,盾陣長槍了。甚至多鐸看出來夏軍用火器的辦法好用,也從夏軍俘虜之中,專門幾個挑選一些降軍軍官,為他講解,其中不乏有在張軒身邊聽過課的。
只是他越是明白張軒是怎麼用的,與清軍現有體系,就越發矛盾了。
尤其是多鐸知道,夏軍這一戰的很多軍隊,都是新兵。不過訓練了數月而已。
想得越多,他越想問自己一句。
今日
之敗,真的是因為夏軍僥倖嗎?看得越請,也越不敢回答。他輕輕一嘆說道:“不管怎麼說,大軍一時間不可再戰,這營地也不可守了。明日一早就立即撤軍。”
多鐸細細思量而今的局勢,不知不覺之間就已經滿頭大汗了,多鐸閉上眼睛說道:“這江南已經不能保了。但是長江以南,必要佔據一城,以做來日重來之資。也只有南京最為合適不過了。”
“立即命令李成棟撤回南京,命淮王為南京留守,宗鎮南京。”
南京城中被起那個就殺成一片白地,但是反過來說,對清軍來說,也是有好處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了那麼多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清軍守南京的時候,不必擔心有什麼獻城的骯髒事情。
因為有能力獻城的人,都已經死了。
而且南京乃是朱元璋精心營造的一座大城,堅固無比,夏軍在南京城上,也佈置了不少火炮。有這些火炮在,只要囤積足夠計程車卒與糧食輜重,決計是易守難攻,特別是還有江北的支援。
縱然夏軍在長江上佔據優勢,但也不可能完全截斷清軍與長江南岸的聯絡。讓李成棟坐鎮南京。一來是李成棟本部人馬足夠鎮守南京,二來也是李成棟並不是清軍嫡系,即便是全員戰死,於清軍來說,也是無所謂的事情。
三來,李成棟叛變,直接導致了羅玉龍戰死。
縱然李成棟身陷絕境,也不會投降的,想來夏軍也不會受降的。他只能打到底了。
所以多鐸想來想去,還是李成棟最為合適不過了。
阿濟格說道:“真要如此嗎?”
阿濟格純粹是善財難捨,江南財源到底有多大,阿濟格之前並不知道,但是而今能不知道知道嗎?江南數府之地的賦稅,幾乎能抵上北邊好幾個省。有江南在手,大清征戰天下,就不用擔心錢糧兩字了。
即便他知道,而今局面不大好,也不願意放棄江南。
多鐸心中也不甘心,說道:“此事再議吧,今日就要吩咐下去,讓下面人有些準備,明日天一亮就撤軍。”
“那糧草輜重怎麼辦?”洪承疇說道:“軍中好些物資是決計運不走的。”
多鐸說道:“運不走的東西,都燒了,燒不了的都投進長江之中,總之,決計不能讓夏軍從我營中得到一絲半縷的好處。”
多鐸此言一出,眾人心中不由的一點心中一顫,覺得多鐸的真捨得,要知道存在營地之中糧草銀兩,最少也在百萬兩銀子之上,這說不要了,就不要了。這分決然絕非常人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