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澹一說起這方面的事情,許都與鄧和就不說話了。
胡澹所說的話,其實有一點道理的。
士卒畢竟不是鐵打的,從攻岳陽開始,幾乎馬不停蹄,雖然中間也有休息,但是休息的間隔都太少了。軍心士氣還沒有從前番戰事之中恢復過來,下一波戰事,就接踵而至。
這樣的情況,張軒也明白。
但是他更是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北方已經傳來訊息,清軍南侵,多鐸率兵圍攻徐州,高傑與袁時中兩部人馬,從兩方來救,雙方圍繞著徐州城打的很是激烈。高傑先顯示出秦軍風範,與東虜交手,打的相當頑強。
再加上徐州堅城。
一時間相持不下。
豪格進入陝西地界之後,與各地的反清武裝大戰,賀珍,孫祖法等人,紛紛授首。豪格殺戮甚重,往往反清武裝出沒的地方,不分良莠,一併剷除。而孟喬芳還是有些本事的。
豪格一手硬,他一手軟,招撫各山頭,最上的出山屯田,其中的在山中受大清官職,最下的在山中任然奉明社稷,但是隻要不下山襲擾,就當做沒有看見。
這或許有些軟弱,但是豪格的配合之下,迅速安定了社會秩序,甚至大力支撐屯田。期以一年之轟,陝西就能就近供給豪格大軍的糧草了。
雖然是小冰河期,大地之上也不是寸草不生的。在大量人口消亡的基礎之下,大力支援農業生產,其實還是有產出的。
這些訊息從各個方面傳到了張軒的耳朵之中。
別人或許不注意,但是張軒卻不能不注意。
清夏之爭,襄陽之戰僅僅是開胃小菜而已。
如今清軍兩路而來,張軒才沒有天真的認為,
不會影響到南方的征戰,所以必須儘快解決南方戰事,那麼不能儘快解決,也要將戰線推進到一個可以維持的地方去。
胡澹所說的,張軒都知道。是,軍中的狀態是不是很好。
但是總不能只有狀態好的情況之下,能打仗。狀態不好的情況,就不能的打仗了吧。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胡大人多慮了,不過丁楚魁與肇慶城之中,暗地裡交通出賣我軍將士,卻不得不防,需一位智勇雙全之將,去肇慶城中。諸位將軍有何推薦?”
鄧和說道:“末將卻有一人推薦,正是郝搖旗。”
“郝搖旗。”張軒帶著幾分驚訝的說道:“他最近表現怎麼樣?”
鄧和說道:“郝搖旗在末將麾下,今日之戰,敵攻我時,末將見郝搖旗帶百餘人,數次反衝敵陣,所向披靡無人能當,可以說是催敵鋒於正銳。是一員猛將。而且他跟隨闖王多年,審時度勢之能也有幾分。此去肇慶,定然不會讓大將軍失望的。”
鄧和此言,卻有幾分愛惜人才之意。
鄧和在張軒麾下的時間長了,也漸漸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他與曹宗瑜,王進才,乃至許都等人相比,在才能之上卻是有所差距的,在下面的時候,他作戰勇猛算得上優點,但是身居高位之後,他一年多都沒有拎刀子了。
他也有深深的危機之感。
既然自己沒有才能,就提拔有才能的。鄧和最喜歡就是從下面提拔人才,作為自己的臂助。再加上汝寧軍是張軒核心之中的核心,嫡系之中的嫡系,鄧和伸手簡拔的人才,有一些都調到其他軍隊之中。
所以鄧和才能平平,但是憑藉這份能力,在張軒照顧之下,始終名列張軒麾下重將之列。
張軒想了想,覺得郝搖旗這個人選不錯,說道:“好,就郝搖旗了。”
議定人選之後,張軒立即請鄭成功連夜派船運送軍隊,向西而去。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求生記》,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