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路,是唐代張九齡開闢的。從贛州越過大庾嶺,到南雄,韶州。在贛州之前一路水路,到了韶州之後。又可以直接走北江水路,可以說是近代最便捷的通道了,自唐之後,就城代替了越嶺山道,成為嶺南交通的主要通道。
不過,很可惜,贛州城已經在明軍手中,張軒也只能放棄了大庾嶺道。只能從其他四條山道之中做抉擇了,由於四條山道,都在兩個出發地,也就是永州,與郴州。
就要看張軒南下的側重了,如果側重於廣西,則攻永州,如果側重於廣東,則下郴州。
張軒暗暗記下這一件事情,對劉體純說道:“高將軍那邊如何?”
“稟告大將軍。”劉體純說道:“常德府附近乃至石門一帶,已經抵定。朝廷的知府已經到了。”
張軒忽然想到什麼,說道:“湘西情況怎麼樣?寶慶府,辰州府情況如何?”
鄭廉臉色有些難看,說道:“本來兩府傳榜可定,結果瞿式耜派來一名使者,總督湘西事務,驅除我方使者,兩府乃是湘西其他地方土司,在此人的帶領之下,紛紛歸明。”
張軒說道:“是何人?”
“下官只知道,此人名叫張同敞,具體的情況,現在還沒有弄清楚。”鄭廉說道。這是鄭廉第一次對張軒說不清楚。
張軒厲聲說道:”現在馬上立即去查,長沙城中這麼多降官,難道連一個認識此人的都沒有嗎?”
“是。”鄭廉說道:“下官這就去辦。”
張軒起身思索一番,雖然還沒有真正交兵,其實此刻他已經與瞿式耜換了一手,不敢說瞿式耜站了便宜。但張軒卻是沒有戰到便宜,張軒來到這個時代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人個人。歷史上留下名聲的人,僅僅是少部分,大部分人沒有留下名字,並非沒有能力,很可能僅僅是運氣差一點而已。更何況張軒連歷史上的事情都記不清楚。更不能分辨誰是有能力的,誰是沒有能力的。
只能對每一個人都不可掉以輕心。
“如果我是瞿式耜,或者丁楚魁,想要動手火併之前,一定要注意我的動向,湖南十數萬大軍放在這裡,即便是傻子,也不會看不見。我須想辦法,減輕他們的疑慮。”張軒想道:“如何減輕他們的疑慮,那就是發動一場戰爭。”
張軒立即有了決斷,說道:“劉將軍,回去告訴高將軍。讓他即日起立即帶兵南下,進攻辰州府,攻克辰州之後,掃平湘西,然後轉道進入貴州。”
“大將軍。”劉體純說道:“大將軍之令,我等不敢違逆。只是常德城中為之一空。根本支撐不起一場征戰。”
張軒點點頭,說道:“姚啟聖。”
“下官在。”姚啟聖心中也有預感,他大抵能猜到張軒要跟他說什麼。一時間心中暗道:“什麼時候能不打仗。”一打仗,花錢如流水,有多少錢糧都不夠花。
“高一功將軍後勤補給,長沙能供應嗎?”張軒問道。
“秋收之後,就能。”姚啟聖說道。言下之意,而今卻是沒有的。不過,張軒也不在意這一點,畢竟大軍出動,也是需要時間的,大抵在秋後時分。
張軒說道:“常德知府是誰?”
姚啟聖說道:“常德知府乃是田闢,乃崇禎年間進士,為張應元將軍所俘虜。降服我朝,吏部批示原職留用,就被髮往常德做知府,他也是河南人。”
“哦。”也不知道是河南人,被張軒特別注意,說道:“就令田闢總督西路軍糧草。西路軍供應決計不可有缺。”
張軒對高一功還是有所保留的。最少糧草要派人掌控。
“下官明白。”姚啟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