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猛地出來院子,遠遠的看著遠處掀起的煙塵,已經哭喊之聲。
張軒心中一沉,這一炮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清軍的炮隊終於在峴山之上紮營了。
而進攻峴山的事情,必須提前了。
張軒立即下令,各部人馬出動,整個襄陽城都引此沸騰起來。
而這一舉一動都被峴山之上看到眼裡。
孔有德站在一塊巨石之上,他身後是安置好的數十門大炮。
因為山上的空地比較少,卻少大面積的平地,故而這大炮是數門,或者一門,兩門安置在一起的。
看上去層層疊疊的,好像是梯田一樣,在山上梯次安置火炮。
孔有德而今四十多歲,雖然有些風霜之色,但卻也是一個將領,經驗最豐富,精力最充沛的時候。
他細細觀察一下大炮的落點,說道:“高了。讓兄弟們放低一點。”
“是。”立即有人安排下去,重新調整炮口方位。
孔有德很明白,他現在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別的。而是轟破襄陽城的城牆。
畢竟轟擊城中,雖然會引起襄陽百姓的恐慌,但是對於戰事並沒有什麼幫助,唯有轟開城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一聲炮聲,不僅僅聽在張軒的耳朵之中,也聽在多鐸的耳朵之中。
多鐸身後一面將旗高高揚起,大隊騎兵早已嚴陣以待。
不僅僅是八旗所部,還有各部士卒都已經嚴陣以待。多鐸推測出夏軍的做出反應也很簡單了。
要麼重奪峴山。
他這個時候,就是防止夏軍重奪峴山。
至於夏軍不這樣做,最好不過,多鐸就等四五日,最多十日左右,將城牆轟塌,到時候大軍一湧而上,破城而入。或者展開城池的攻防戰。
不出多鐸所料。不過一會功夫,就有人來報:“襄陽南門,西門全部到洞開,夏軍出城。”
多鐸對左右說道:“讓下面人打起精神來。要打了。”
從天空俯視下來,就會看見,夏軍這一次出動的動靜,要比上一次大的多。
上一次如果僅僅是一預演的話,而今之戰,就是決戰規模的,襄陽城之中僅僅留下一兩萬人馬,近乎全軍出動。
雙方的交戰,還是由騎兵先遮掩戰場。
只是雙方都以蓄勢待發之勢,而且大隊人馬對峙之下,再加上戰場在峴山與漢水之間,沒有太廣闊的迂迴空間,這種小規模的交戰,反而並不慘烈。
甚至彼此之間交戰的都少,大家只是作為大軍的眼睛,在百餘米的距離之上,相互對峙而已。偶爾有一些廝殺。大多時候,都是對峙不動。
劉芳亮統一指揮數萬闖營士卒,這真是闖營最後一點班底。
這邊臥馬盤弓蓄勢待發,而那邊在一聲聲的炮聲之中,張軒督促各部已經展開的攻山行動。
在峴山之上,炮火密度很高,孔有德在滿清之中,就靠著當年孫元化手中學來的用炮手段,在滿清立足了。
孔有德手中也有一批當年東江士卒,都是在滿清追殺下活命的壯丁。也都是狠角色。再加上孔有德手中有一批葡萄牙人培養的炮手。
對火炮,是行家裡手。
再加上一路南下,紅夷火炮數量不多,但是其他各類火炮數量相當不少。
密密麻麻的火炮,再加上數千精銳人馬,可以說是固如金湯,不可動搖。
在加上孔有德早有準備,夏軍的攻勢雖然很猛烈,就好像是海浪打在海岸之上,就來了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