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李自成在羅汝才軍中,單單是眼前大多數都是之前的判讀,再加上闖營不知道多少人都死在清軍手中,可以說是血海深仇。
李過寧可投奔官軍,也決計不會投奔清軍的。
李過說道:“袁將軍,可敢與我城下走一遭。”
袁宗第說道:“你的意思是?”
李過用力的跺跺腳,說道:“這城池能經受住幾輪火炮轟擊。如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劉叔的仇,我早想報了。”李過說道。
袁宗第看看了樊城關這小城之中,幾乎密密麻麻的人頭,數萬大軍拘束在城中,有一種人滿為患的地步。
守城並不是人越多越好。現在李過早已下令依靠著樊城關兩側,分別在立下兩個營地。三營並列。
袁宗第沉吟片刻,眼睛之中,也帶出一絲恨意,說道:“不用你去,你坐鎮接應,我下去走一趟。”
兩人商議一定,只見東側大營猛地大開營門,領兵出來的,不是袁宗第,而是劉芳亮。
闖營傷亡慘重,李自成的重將剩下的也不多了,有的不過是李過,袁宗第,劉芳亮,田見秀,白旺等人而已。
既然決定反擊了。
闖營就不遺餘力。
劉芳亮帶著數千人馬衝了出來。
闖營一路敗退下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部分步卒都被拋棄了。
與此同時,清軍佈置在兩側的蒙古精騎也出兵應對。
在西側營地之中,袁宗第帶著本部人馬衝了出來,一瞬間兩側人馬加起來有兩三萬騎兵在樊城關北方,交戰在一起了。
清軍的攻城陣勢一時間被遏制住了。
雙方交戰的情況,幾乎一個時辰一報,傳遞到了襄陽城之中了。
楊承祖就在襄陽北城的城牆之上,千里鏡抽開,遠遠的看著漢水之中騰起來的煙塵,再聽見隱隱約約與漢水滔滔之中的喊殺之聲。
樊城關的位置在襄陽城偏西北一點,就是因為嘉靖四十五年的那一場大水,沖毀了樊城原來的城池。
重新修建的樊城關。比原址偏西邊一點。
楊承祖沉吟良久,問道:“白將軍,你覺得北岸情況之戰如何?”
白旺在楊承祖身後一步,楊承祖雖然將白旺麾下派出城外不少,但是楊承祖也不想將事情做絕,白旺本部人馬,都在襄陽城中駐守。白旺聽了楊承祖的問話,微微低頭說道:“樊城城池不修,堅持不了多久的。”
白旺對本地的情況是最瞭解不過了,其他他主持襄陽政事的時候,也有維修樊城關的想法。
不過,那個時候白旺一直覺得主要敵人在南方,而不是在北方。
誰知道情況變化如此之快。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我在借刀殺人?”
白旺說道:“末將不敢。”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白將軍待我以誠,我就明說了。我倒沒有借刀殺人之意。闖營當年好大的威風,不過也是當年了,而今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天命在夏。”
“闖營與曹營畢竟同出一脈,我不會借刀殺人,不過我也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一件事情。”
楊承祖目光炯炯的看著白旺,說道:“闖營,大順已經完了。現在天下之間能夠抗衡清廷的只有曹營,只有大夏,如果他們還抱著舊時的地位不放棄,那麼,就不要怪我讓他們認清楚什麼才是現實。”
白旺避開楊承祖的目光說道:“末將明白了。”
楊承祖說道:“當然,只要他們能放下成見,融入大夏,陛下寬宏大量,定然會量才施用。各得其所,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這一點,就請白將軍轉告幾位將軍了。”
白旺明白楊承祖的意思,他想當白旺當中間人,與闖營那些人商議。
楊承祖的本意還是想為大夏收復這些精兵悍將。但是不先打磨一下,這些人不會老老實實的聽話的。
樊城關開戰的情況,也好像是飛一般的傳到了南邊。也傳到了宜城,而張軒與羅汝才正在宜城之中。大夏十幾萬主力都在宜城附近駐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