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媛都興致勃勃地學著別人的模樣蹲地上吃。
只有施小雅一個人不太習慣,她雖然適應能力很強,但經歷過一些精神上的磨難,但物質生活這塊從小時就不缺,還真從來沒接觸過這麼接地氣的飲食和飲食方式,雖然不矯情,但一時半會兒也放不開,看著有點彆彆扭扭,沒少惹村裡人關注,畢竟本來就是人群的焦點。
吃飽之後,繼續施工。
韓景陽幾人一直跟著忙到天黑收工才領著三個女人回去。
第二天又早早趕到工地。
畢竟是自己家,又是拆除老宅打根基的重要階段,肯定要看著。
他爸要上班。
他母親一個人可照應不過來,也不懂這些亂七八糟的,他必須照應著。
不過在工地上的日子還是不錯的,雖然塵土飛揚,但確實熱鬧,人多還熱情,大鍋飯也好吃,雖然一直是燴菜,但每天的口味都不一樣,豬肉的雞腿的酥肉的排骨的滷肉的換著吃,搭配不同配菜那味道也絕不一樣。
食材新鮮,廚師也用心,做出來的味道就一定不會差。
吃得香,睡得好,還沒有什麼煩心事兒,這日子簡直過得簡直不要太爽。
他已經好久沒過這麼舒坦的日子了,最近三個月要麼在打架,要麼在打架的路上。
在眾村民的幫助下,很快完成舊房的推倒與清理工作,然後按照葉飛給的圖紙挖溝做地基,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工作。
說實話,蓋民房,兩層民房,真沒什麼技術難度,工作量也不大,在有機械參與也人手極其充足的情況下,也就幾天的事,反倒是建築本身跟不上施工進度,例如地基剛做好要晾乾一段時間,不能直接砌牆,刷灰之前同樣要保養好幾天再進場施工。
平常都是建築等人。
但在他這裡,卻恰恰相反,人等建築。
人手充足,料工齊全,卻只能在一旁乾等著。
但就算是乾等著,誰也不願意離開,因為韓景陽給的夠多,哪怕是在工地上閒著也不能離開施工現場。
有錢,任性。
工人們當然樂意,有吃有喝還有錢拿,活兒還輕鬆,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樣的好活兒。
9月6號。
韓景陽親自主持上樑儀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象徵性的上樑儀式完成。
之所以說是象徵性的上樑儀式,是因為用的是鋼筋混凝土做的梁和樓板,而不是老式的預製板。
雖說二樓民房用預製板完全夠用,但終歸還是澆築的樓板更靠譜。
要做就做好點。
他又不差那麼點鋼筋水泥和人工費。
當然,這個程式很慢,要等水泥徹底凝固,但只要鋼筋和水泥質量沒問題,就算施工工藝不達標,這樓板的質量也不會差。
也因此,主持完上樑儀式他就離開現場,直奔山大。
他到門口,就見朱園園抱著兩本書從校門口嫋嫋娜娜地走出來。
這個女人終究還是淪陷了。
他露出大大的笑容,張開雙臂。
朱園園俏臉一紅,卻還是小跑兩步撲到他懷裡。
舒服啊。
韓景陽兩條胳膊緊緊裹住溫潤如玉的朱園園,低頭吸了口氣,良久才鬆開:“你那大波浪舍友咋樣了?”
朱園園嫵媚地白了他一眼:“你就記得大波浪了。”
“我還記得她叫孫倩。”
“你啊,”朱園園嘆了口氣:“她最近一直髮燒,時高時低,精神狀態很不穩定,去醫院看了好幾次也不見好,我就想著讓你看看,上次見她你不說她接觸過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嗎?我懷疑有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