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資金週轉緊張,一直是關雲天不願快速推進兩個新專案的主要原因,如今製藥專案的前期準備已經就緒,再不往前推進,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至於資金,財務總監老丁經過評估,認為集團公司可以抽出兩三個億,作為新專案的裝置預付款。
儘管如此,對於資金問題,關雲天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根據關雲天的做事方式,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之前,他從不貿然行事。兩個新專案的資金來源本來是有保障的,在作出撤離地產行業的決定之時,就打算將撤出的資源投入新的專案,關雲天的計劃是一邊從房地產銷售中回籠資金,一邊推進新專案建設。昌達地產公司在地產市場的庫存,價值上百億,如果將房屋庫存全部變現,支撐兩個新專案綽綽有餘。
但是,從眼下的情況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回暖跡象,為了製藥專案的順利建設,關雲天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金融機構。
昌達集團是多家金融機構的金牌客戶,關雲天跟工農建中和兩三家地方金融機構的領導都是多年的朋友,只不過自從昌達集團的自有資金能夠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以後,加上事情太多,工作繁忙,關雲天平時跟這些金融機構的朋友見面就少多了,只在年終歲尾,給他們拜個年,請他們吃頓飯。
在金融機構的所有朋友中,跟關雲天關係最好的,當屬農行的劉行長和當地農商銀行的趙行長,劉行長跟關雲天性格相近,年齡相差不大,兩人比較談得來,昌達集團也是農行的老客戶。
趙行長則是在他當城區信用社主任時,就跟關雲天很熟,後來到縣行當了副行長,直到最後接替老行長當了縣行行長,兩人一直沒斷過聯絡。
朋友分遠近,有什麼心裡話,總是願意跟關係最好的朋友交流,這是人之常情。
憑藉昌達集團的金字招牌和關雲天跟趙行長的私人關係,在農商銀行,一兩個億的資金,關雲天只需打個電話,用不著親自出面,按照正常的貸款程式,老趙就能解決問題。
但是在農行的劉行長那裡,關雲天有必要親自走一趟。
上午九點多,關雲天來到農行大樓,見劉行長的辦公室半敞著門,他伸手在門上敲了幾下,沒有聽見迴音,乾脆推門而入,見老劉不在辦公室,他把帶來的二斤好茶葉隨手放在辦公桌上。
關雲天在單人沙發上坐下來等了幾分鐘,老劉從外面進來,他頗感驚訝,“吔,你怎麼來了?稀客呀!”
“啥時候拿我當客人了?你這話才是稀奇!”關雲天道。
“我是說來前怎麼沒打個電話?幸好我沒出門,否則你就得白跑一趟。”
“又不是多遠,白跑一趟也無所謂。”
老劉知道關雲天不喝茶,他用杯子在飲水機裡接了一杯白開水,放在關雲天面前的茶几上,“你這大忙人,今天怎麼有空了?”
“從你們前面路過,想起很長時間沒見到你了,就順便進來看看,我還怕你出差了。”關雲天道。
“現在房地產行業處於政策調控期間,省城的市場怎麼樣?”老劉關切地問道。
“全國都一樣,省城的市場還能好到哪兒去?”
“是啊!幸好昌達集團還有高階製造業撐起半邊天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否則企業就會面臨困境。”
“可不是嘛,這充分證明昌達集團當初進行產業升級,把主要部分留在製造業是對的!如果全部轉到房地產行業,那就麻煩了!對了,我還想告訴你一件事,我們打算從地產開發行業撤出來。”關雲天道。
“撤出地產開發行業?難道是因為當前市場疲軟嗎?”老劉顯得很吃驚。
“倒不是因為市場疲軟,但做出決定的起因跟這有點關係。”
“我覺得也不應該是這個原因,畢竟調控政策過後,市場還會起來,那你為什麼要撤出來呢?”老劉很不理解。
“是因為我們對這個行業的前景進行分析後,經過多方面權衡,做出的又一次選擇。”關雲天道。
“我相信你們的選擇是有道理的,不過,從地產開發行業撤出後,那些資源怎麼辦?全部迴歸現在的高階製造業嗎?”
“不,現在的高階製造業不缺資源,我們準備把從地產開發行業撤出的資源投向新的產業。”
“你的決策總是既理性,又出人意料,這是其他企業家跟你的最大差距。你們打算把那些資源投向什麼產業?”劉行長非常佩服關雲天的決策能力。
“下一步,我們準備做兩項新業務,一方面把製藥業務做大做強,另外,我們打算投資養老事業。”
“難怪要從地產開發行業撤出來,原來新業務都計劃好了。”
“不僅計劃好了,我們的製藥新專案已經開始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