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口中唸唸有詞,又似在歌吟。
他就地經坐,雙臂向上輕輕一揚。
純陽真氣的承載下,數十塊石頭全部升起,漂浮在半空中。
之前一步李越是在“磨石”,而此時這第二步則是在“煉石”。
他按照石頭不同的出生來歷,所找出的百年以上石頭,擁有不同的屬性,在巫道中被稱為性石。
比如河邊的性石,是水石。
屠宰場的磨刀石,是殺生之石。
百年銀行門口的石頭,則是旺財之石。
每一塊石頭,除了主要的屬性外,還沾染了一些額外屬性。
李越第一步“磨石”,先利用星斗之炁,磨去石中其餘屬性,只保留主屬性。
第二步的“煉石”,則是用巫念喚醒這些主屬性,賦予一塊頑石,些許靈性。
相比較只劃分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的道家門派,巫道對於世間萬物屬性的劃分更加細緻、複雜。
巫道雖然古老,歷史悠久,可因其繁瑣複雜,太過精細,這才逐漸被道家門派取代了正統地位。
道家天才雖然也難得一見,可總歸能夠千里挑一。
而擁有巫道天賦者,堪稱真正的鳳毛麟角,十萬裡挑一都不見得有。
這也是李越見到寶妹後,如獲至寶的原因。
哪怕在諸道盛行的唐初,巫道也極其小眾。
只在武后的神龍年間因為某人大盛過一陣,其餘時候,都受到諸道的壓制。
除了因為巫道人才稀缺外,還因為巫道中,有很大一部分中高階巫術,前期準備時間遠長於道術。
雖說巫術威力巨大,可正面鬥法,往往不佔優勢。
李越前世唐朝,屢屢嘗試將巫術融入武技,也是想要彌補巫術的缺陷。
月光下,李越利用真氣和念力,一遍又一遍地煉著性石。
純陽真氣是至剛至陽的真氣,李越用真氣承載性石的同時,也在錘鍊著純陽真氣。
想要將純陽真氣修煉至無法無相的境界,晉升成為類似於[無相真氣]的頂階真氣,必須讓純陽真氣盡可能多地接受世間不同屬性物體的錘鍊。
而念力,發於腦海,也就是古時大多數流派修行者很少運用到的上丹田。
和純陽真氣一樣,單純的念力是無形無色的。
念力也能透過不斷錘鍊的方式,得到提升。
不過李越已有巫地雛形,倒能省去這一步,只需不斷壯大巫地即可。
真氣與念力在夜幕下的曠野交融匯聚,竟然折射出一圈虛淡的白光,籠罩住了數十枚性石。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