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富得流油,極少有人會節儉。
到了戰國後期,也是墨家的沒落時期,那些邏輯學,科學研究領域方面,受到社會制度的影響,還不被重視。
以前的統治者喜歡墨家,不過是看重其守城之術。
現在的墨家,在很多人看來,只是匠人之作,奇技淫巧罷了。
“鉅子,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凌志在這兩個多月裡面,毫無辦法發展成員。
屬於他們的輝煌,此時越來越落寞。
白仲想了好一會道:“我認為可以從底層開始,從平民百姓當中發展起來。”
凌志搖頭道:“平民百姓,連字都看不懂,平日裡只忙碌耕種,如何能加入我們?”
“這個不一定!”
白仲想了好一會,道:“他們不識字,那麼我們就教他們識字,並且從孩童開始。”
“為何?”
凌志又不解地問。
白仲分析說道:“大人忙於耕種,可是每當農忙的時候,一些年幼的孩童,連力氣都沒有,無法幫家裡種地。”
“我們就成立一個學府,在大人忙活而沒時間照顧孩童時,只需要付出極少的錢,就可以把孩子送到我們這裡讀書識字。”
“小孩子的想法,最容易被我們影響。”
“在孩子讀書識字的同時,把我們墨家的思想,以及各種知識,傳授給他們,造成的影響會很大。”
“平民百姓,是無法拒絕讓孩子讀書識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年代,能讀書識字的,除了貴族,就是有錢人。
識字有時候也是身份的象徵,甚至能改變命運。
凌志認真地考慮,覺得白仲說的有幾分道理。
但是要具體實行下去,肯定很容易。
“這個做法,先從咸陽城外的鄉里開始。”
“我們有二十多人,每人在一個鄉里面,開設一個學府,專門招收孩童,大概六歲以上的孩童。”
“但是招收也有條件限制,需要考察家長的品行,還有孩童是否願意讀書,是否適合我們等等。”
“如此兩三年下來,我們墨家的思想,足以影響一個鄉的人。”
“如果你們認為可行,我會和大王提出這件事,請求大王的支援。”
白仲繼續說道。
大秦是以法家治國。
他這樣做,不是要改變治國的思想,只是讓墨家在小範圍內儲存下來,如果說天下只有墨家一家的思想,還遠遠不夠,若是完全以法家治國,其實也有弊端。
諸子百家,每一派別的思想,都有好處和弊端。
白仲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可以取各家之所長,去其糟粕,在教授墨家的同時,還穿插一些法家、農家、儒家等思想,將這些有利的內容,儘可能地兼顧融合。
當然他現在只是想一想,目前只存在理想之中。
要是折騰起來,李斯等法家的人,肯定會馬上跳出來反對自己。
如果在鄉里之中發展墨家信徒,影響不會很大,暫時不會有人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