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簡單,這就是九十年代的俄羅斯。
在賀子龍離開這個辦事櫃檯時,小聲問侯了他的祖宗十八代,當然是用中文。而且還是家鄉話,所以這貨肯定聽不懂賀子龍在罵他!
當然,也有一些毛子不要錢的。
提出要一些水果當檢驗品,當然肯定是檢驗到他家裡去了。但是那些口袋可很大的,一口袋就是幾百公斤,這可比幾十美元要貴的多。
要不是他們穿的是工作服,賀子龍很多時候,都在想,這和此樹是我種,此路是我開,有TM什麼區別?
還好這種時候,進出口的利潤驚人的大,這些小的損失,只要貨能來回的換,可以無視。
否則,換誰也受不了。
改革開放後,赴海外經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從法國的巴黎,到西班牙的馬德里,從俄羅斯的莫斯科,到印尼的雅加達,這一路路的,真是故事多多。
90年代初,溫州人孫春毅就辭職下海了,跑到匈牙利做起了貿易。當時,他把五個品種的溫州鞋各發了一個貨櫃,結果剛剛在布達佩斯落地就銷售一空。多年以後,他仍然很懷念那個“黃金時代”。“錢太好賺了,只要看到中國貨,就不是選擇,而是搶購”。
這讓不少中國人看到了經濟互補中存在的商機。“只要出國就能暴富”,一大批懷揣著財富憧憬的中國人湧向世界各地,這讓更多的外國人體會到了中國商品的豐富和廉價。
眼前的李大軍,估計也是第一次出國。
車他的水果和貨,還沒進俄羅斯境內深處,半走半出售,就給搶購一空。這讓李大軍大掉眼鏡是,感覺現在回去,馬上拉貨,都來的及。
“五角的蘋果,真賣五塊呀?還一搶而空……”李大軍眼睛都閉不上。
原以為路過中國境內時,那個要價幾元一公斤的村長黑了心,現在想想,是利潤太驚人了。6元確實高了,但當時只要個二三元,說不定換成是李大軍就答應了。
暴利呀,真是暴利!
馬克思說的“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那現在算什麼?
1000%的利潤,還沒犯法,我X!
“龍少,我感覺這比我們在香港炒股的時候,利潤都不差,而且沒啥風險……”李大軍的嘴巴都在哆嗦。。
“所以說呀,有時候香港那邊的東西,暫時放棄,並不是錯誤的決定。人的精力有限呀,你放心,你在這邊幹活,不是拿死工資,按比例和責任拿出分紅,給這是你這一次出發的分紅,三十萬,當然不是美元,是人民幣……”賀子龍拍拍李大軍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