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此刻面對著王燦,內心竟是有些驚慌起來,因為王燦的每一句話,都戳在了他的內心,都令他內心無比驚慌。
李淵深吸口氣,壓制自己內心的驚慌,便道:“王燦,你這些話,都是一派胡言。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祚。你說立賢,可一旦冊立世民為太子,那麼整個大唐後世,每一代的人,都會為太子而爭奪,這樣的廝殺,便是永無止境的。”
王燦心頭冷笑。
即便李淵已經是心神失守,都已經是心頭亂糟糟的,可還是不曾放棄,竟然還要和他辯論。
王燦卻是不懼的。
曾經,王燦也是君王。
曾經,王燦俯瞰整個天下。
萬千神佛,都在王燦的一掌之間。
對王燦來說,李淵的這些理由,不過是藉口而已。
王燦說道:“李淵,你要是真擔心立嫡立長和立賢的為難。那麼,完全可以冊立太子後,不把冊立的情況告訴朝臣,只需要立下一道規矩,冊立太子的詔書,掛在正殿的正上方。一旦你百年歸壽後,便取出詔書即可。”
“如此,朝中諸王都沒有影響。”
“該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
“總之,一切由你乾綱獨斷,不必給任何人機會,也給了任何人機會。 ”
王燦說道:“只要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你到底冊立的太子是誰。如此一來,便擺脫了立嫡立長和立賢的窠臼。”
“可是你,冊立了太子李建成,不斷扶持太子李建成的時候,卻又在給秦王希望。你為什麼給秦王希望,更允諾要冊立他為太子,因為你需要當世的秦王。”
“所以,才演變到了玄武門之變。”
“才有今日的陛下。”
王燦說道:“說到底,這一切其實,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因為自己造成的,最終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甚至處處指責陛下。說實在的,陛下有擔當有魄力,是大有為之主。大唐,唯有在陛下的統帥下,才會走向興盛。”
李淵聞言,面色陰沉。
撲通一聲。
他已經是一屁股就癱坐在了地上。
李淵原本還想要反駁的,可是話到了嘴邊,最終還是難以反駁。因為在當時的大唐來說,李世民戰功赫赫,且當時的秦王府上下人才濟濟,多數的將才、文臣出自秦王的天策府,大唐要討伐四方,離不開李世民。
所以,李淵需要扶持李世民。
然而李淵也認為立嫡立長才是長久之道,加上需要掣肘一下李世民,所以他又扶持李建成,處處又打壓李世民。
原本,李淵認為可以控制兩兄弟的爭鬥,李淵認為局勢都在他的掌握。
不會出現麻煩的。
可最終,卻是翻船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見到了兒子慘死,又有李世民逼宮,李淵心灰意冷下,最終主動禪位,因為他不可能和自己的兒子再爭鬥什麼,畢竟沒了意義。
王燦繼續道:“李淵,其實我挺瞧不起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