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太宗時,宋太宗鑑於前後蜀政治腐敗、不戰而敗,最終把《頒令箴》縮減為了四句,也就是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鄭玄正色道:“不論是前一副字,亦或是現在的這一副字,老夫都會安排人,銘刻在石頭上,屹立在書院的正門兩側,以供士子銘記。我琅琊書院計程車子,既要有遠大志向,又要能牢記教訓。如此,才算是合格計程車子。”
王燦道:“康成公言之有理!”
鄭玄此刻看王燦,更是讚賞,認為王燦很是不凡。
兩人一番交談,足足談了大半個時辰,王燦才起身離開了。而鄭玄卻是立刻安排人,去請了管寧和邴原來。
管寧和邴原都是青州人,和鄭玄關係不錯。
兩人在鄭玄面前,自是晚輩。
兩人行禮後,管寧微笑道:“康成公,我們聽說王燦來了,您親自接待。依我看,您真不比如此。您只要是在琅琊國,就是王燦的服氣。”
鄭玄輕笑道:“人必須有感恩之心,老夫不能因為自己,有一點小名氣,就恃才傲物,這不是真正的讀書人。更何況,王燦給予錢糧,還提供足夠的宣紙,讓我們書院能穩步的運轉,應該接待的。”
管寧聽到後,卻是感受到了鄭玄的赤誠之心,感慨道:“康成公真乃天人也。”
邴原也道:“康成公赤子之心,令人佩服。”
“哈哈,你們啊,就不必誇讚了。”
鄭玄捋著頜下鬍鬚,道:“再繼續誇讚,老夫可都要飄上天了。來,來,到我跟前來。讓你們來,是讓你們欣賞兩幅字,也是讓你們欣賞幾句話。”
管寧和邴原聞言,立刻就上前。
兩人可都是知道鄭玄的學問,那是極為精深的,肯定是鄭玄有了新作。
兩人上前,一到了鄭玄面前,就看到了案桌上的兩幅字。
第一幅字是橫渠四句。
第二幅字是民脂民膏的。
這樣的兩幅字,落在了管寧和邴原的眼中,兩人也是登時就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很是震撼。
“好字,好字,好句,好句!”
管寧接連讚歎,感慨道:“不愧是康成公,竟然寫出如此大氣魄的句子,而且康成公獨創的這字型,當真是不凡。”
邴原也說道:“的確如此,康成公的學問,已經是到天人地步了。”
“哈哈哈……”
鄭玄卻是朗聲大笑起來。
管寧和邴原聽到笑聲後,面面相覷,一副不解的樣子,不明白鄭玄為什麼突然大笑。
好半響後,鄭玄才停止發笑,說道:“這些字和話,都是王大人寫出來的。老夫讓他給書院寫兩句話,所以就有了案桌上的字。”
“嘶!”
管寧和邴原,都是無比震驚。
這竟是王燦的著作。
王燦一介武人,竟然能有這樣的能耐,學問如此的精神。在兩人看來,能寫出這樣話語的人,必定是飽讀詩書的,沒有一定的底蘊,根本就寫不出這樣的經典。
管寧苦笑道:“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
邴原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若非是康成公提醒,恐怕我們對王燦,依舊還有成見。王燦此人,的確是不簡單。”
鄭玄捋須笑了起來。
他之所以喊兩人來,就是要扭轉兩人對王燦的態度。
為書院著想。
也為兩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