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開口道:“陛下返回洛陽的訊息,雖然在蜀國傳開了。但如今蜀國和四方各國頻頻有摩擦,訊息並沒有傳出去。即使劉邦、嬴政、李世民等人知曉,但冒頓方面,他卻是不知道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冒頓仍然會輕視我蜀國。”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打冒頓一個措手不及。”
“尤其我們返回陳倉縣時,曾得到訊息,冒頓正調集涼州軍隊,調集匈奴人的鐵騎,準備大局進攻陳倉縣。在這樣的情況下,便有了我們取勝的機會。”
郭嘉道:“陛下,臣也建議先打冒頓。蜀國曾君臨天下,如今的天下各國君王,不知道蜀國曾經的兵鋒強盛。這一次和冒頓開戰,陛下便要一鼓作氣,打出蜀國軍隊的威風,徹底剿滅冒頓為首的匈奴人。”
曹操附和道:“郭奉孝所言有理,如今局勢下,要和其餘各國爭鬥,必然引發大範圍的爭鬥。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合適!我們唯有先攻打冒頓,才不會引發其餘的動盪。”
其餘一眾人,全都附和。
王燦看向了王禎,說道:“禎兒,你意下如何?”
王禎眼眸轉動,不急不緩的說道:“回稟父皇,諸公的分析都有道理。只是兒臣想到了一件事,如今蜀國兵力略顯不足,要一鼓作氣拿下冒頓,恐怕不容易。尤其一旦其餘各國趁機出兵,對我們也是一件不利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要合縱連橫,派遣使節和一些國家結盟,暫且穩住這些國家,避免他們生事作亂。至少,要為滅掉冒頓爭取時間。”
王燦一聽,頷首露出讚許神情。
王禎年齡不大,但考慮事情,卻很有大局觀,考慮到了很重要的一環。
要滅掉冒頓,必須調集兵力。
一旦蜀國將主要力量放在西面的冒頓身上,萬一李世民,亦或是嬴政要偷襲呢?當然,如今的局勢下,嬴政所在的幷州北面沒有敵人,只有西面的康熙是大敵。而劉邦在巴蜀境內,那是天府之國,要進入很難,所以劉邦不容易遭到攻打。這些和王燦毗鄰接壤的人,唯有李世民是四面有敵人,和王燦的情況相差不多。
王燦只要派遣人和李世民結盟,穩住了李世民,至少就少了一個敵人。只要暫且讓李世民不動武,王燦就能抽調一部分兵力,然後全力對付冒頓。
這便是王燦的打算。
王燦說道:“禎兒所言有禮,諸公,誰願意替朕出使大唐,替朕和大唐李世民結盟。”
“臣願望!”
人群中,陳群開口回答。
陳群曾是曹操麾下的人,他是潁川陳家的人,出身名門。雖說曹操歸順了王燦後,陳群也進入蜀國為官,也靠他的才華得到了重用。
然而,陳群不滿足於眼下的現狀。
陳群也想要能再進一步。
如果在太平盛世,朝中袞袞諸公坐鎮,沒有人挪動位子,陳群想要再進一步,那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可如今戰事爆發,只要立下了大功,就必然能得到封賞,所以陳群想要出使大唐。
即使有風險,他也願意前往。
王燦頷首道:“陳卿願意前往,好得很。你便代表朕前往襄陽,替朕遊說李世民。朕希望和大唐結為盟友,互不侵犯,守望相助。”
“臣遵旨!”
陳群拱手就應下。
劉曄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願意出使幷州,替陛下游說嬴政。”
“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