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僧眾的年紀都是不輕,袈裟僧袍等和少林寺的形制不同,身形甚高,是一位胡僧。而坐在首位的約有七十來歲年紀,身形矮小,雙目炯炯有神,顧盼之際極具威嚴。
神山上人與少林寺,也算是有一段恩怨,他十七歲時到少林寺求師,當時的方丈靈門禪師和他接談,便覺他鋒芒太露,器小易盈,不是傳法之人,是以婉言相拒。
“啟稟方丈,兩湖……”
不過清涼寺的武學底蘊畢竟不夠,寺中所藏的拳經劍譜、內功秘要等等,為數有限,且大部分粗疏簡陋,不是第一流功夫。
當時那書信之中既未說明拜山日期,更未提到邀請天下英雄。哪知就在今日,群賢畢集,少林寺事先絕無所聞,被鬧了個手忙腳亂。雖然尚未比試,但少林已然先落下風。
徐信的眸光在那七十多歲的矮僧還有少林方丈玄慈大道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在少林玄字輩第一人玄澄走火入魔武功盡失之後,當今中原武林佛門高手,以這兩人的名聲最盛。
大雄寶殿內,少林方丈玄慈心中一沉,感覺今日這事沒這麼簡單,但他微微一怔後,便又運內力說道:“既是佛門同道,便請光臨。”
“啟稟方丈,江南各地……”
徐信站在高處遠望,一眼就分辨出了少林方丈玄慈,主要是這種隆重場合,主持的袈裟形制是非常明顯的。
他會尋來少林寺,乃是其師弟神音引了一名天竺胡僧來到清涼寺,敘述另外一位天竺胡僧被少林寺扣押,想請神山上人主持公道。
鏜鏜鏜的鐘聲三響,少林寺諸僧齊宣佛號。
神山上人之後投到清涼寺中練武,只三十歲時便技蓋全寺,做了清涼寺的方丈。他也算一代奇才,天資穎悟,識見卓超,將清涼寺的武學練到極致,闖出降龍羅漢的別號。
以武功而論,據說清涼寺的方丈神山上人還在玄慈方丈之上。只是清涼寺規模較小,在武林中的地位更遠遠不及少林,二者雖是齊名,神山上人的聲望卻遠不如玄慈。
“南無釋迦如來佛!”
鳩摩智於少林諸僧面前先聲奪人,又是經過幾次辯論,鳩摩智先以小無相功催動的袈裟伏魔功震懾少林諸僧,又是接連挑釁,說要玄慈應允,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當中的“絕”給改了,少林寺浪得虛名,乾脆解散掉得了。
鳩摩智若是真能辦成這事,他自己名垂千古,於他吐蕃國也大有好處。
鳩摩智的聲音一字一句響起,清清楚楚的送入了各人耳中。聲音來自山門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卻又中正平和,並不震人耳鼓,彰顯出說話之人的內功之高之純。
“列位師兄,嘉賓光臨,諸事只能先暫緩一步,以免待慢了遠客。”
玄慈看了眼鳩摩智,又看看神山等幾人,眼見他們都還算給面子沒繼續糾纏,便揚聲道:“諸位師弟,請隨我出門迎接武林群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