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自然想不到這些,他興致勃勃的在張斌和王徵的陪同下登上了中間的栽人車廂,然後又點了一百錦衣衛上來陪同,就這麼傻乎乎的讓王徵開動火車,出發了!
真是無知者無畏啊,他要知道火車也可能會翻車,會脫軌,估計就不敢坐這“剛研發”出來的樣品了,現在他什麼都不知道,還真當火車安全的很呢。
當然,張斌和王徵都非常清楚,這火車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了,只要不開太快,根本就不會翻車,也不會脫軌,要不然,他們也不敢把太子朱慈烺哄上來。
朱慈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坐上火車出發了,很快,他便震驚的說不出話來,這東西竟然真的不用馬拉就能自己跑,而且勢若奔馬,平穩舒適,比坐馬車都舒服!
張斌貌似也很震驚的樣子,不過,他倒沒有說不出話來,火車剛出發不久,他就驚奇的問道:“這火車不需要馬拉動,豈不是說可以永遠不停的跑下去?”
王徵裝模作樣的解釋道:“這個當然不可能,跑個幾百裡還是要停下來加點煤加點水的。”
加點煤加點水能廢多長時間,張斌又追問道:“這火車能跑多快?”
王徵估摸道:“一個時辰跑一百里應該沒有問題。”
張斌喃喃的估算道:“一個時辰一百里,一天就是一千多里,從京城出發到河南和山西都只需要一天,到陝西和湖廣只需要兩天,到四川只需要三天,對了,這火車一次能拉多少人?”
王徵又估摸道:“如果擠著坐,掛十節這樣的車廂,拉五千人應該不成問題。”
張斌又追問道:“這火車造價幾何?”
王徵又估摸道:“這成本倒不是很高,一輛火車也就幾千兩銀子,一里長的軌道成本也就幾十兩銀子,就是太廢人工了,特別是鋪地上的軌道,這二十多里軌道我請了一萬人,足足鋪了兩個月。”
張斌又喃喃的估算道:“一萬人兩個月二十多里,一個月就是十多里,十萬人一個月就是一百多里,二十萬人一個月就是兩百多里,也就是說,只要請二十萬人一年時間就能把軌道從京城鋪到陝西是吧?”
王徵緩緩的點頭道:“應該差不多。”
朱慈烺不明所以的看著這兩個人一問一答,他真搞不明白,師傅這是想幹嘛。
張斌又裝作沉思了一會兒,隨即便拍板道:“王大人,你可願隨我進京,將軌道從京城鋪到陝西,然後做二十輛火車出來。”
王徵裝作震驚道:“張大人,這可得花不少銀子,你這是想幹嘛?”
張斌堅定的道:“銀子不是問題,我幫你想辦法,只要能將軌道從京城修到陝西,再造二十輛火車,一次就可以運送十萬大軍,而且兩天既可到達,這樣,朝廷就不用擔心反賊復起了,也不用擔心建奴入寇了,而且糧草運送也將便的快捷無比,如果能將軌道再修到遼東,那建奴就完蛋了,我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集結四十餘萬大軍,打得他們屁滾尿流。”
原來是這個意思,朱慈烺不由都恍然大悟,王徵更是激動的拱手道:“既然能助朝廷剿滅反賊擊敗建奴,那沒說的,我跟你進京。”
這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緊接著張斌又和王徵商量了一下戰車的事情,當天便畫出了草圖讓人轉交給曹文詔,第二天一早,張斌便帶著王徵和朱慈烺等人直奔京城而去。
一路無話,眾人趕回京城之後,張斌便迫不及待的帶著朱慈烺和王徵去求見崇禎,在朱慈烺添油加醋的描述下,崇禎也被這火車的功能的驚的目瞪口呆。
張斌又不失時機的將造火車、修鐵路的好處一一列舉出來,崇禎更是被說的心動不已,這造火車、修鐵路的好處太多了。
首先,可以快速轉運軍隊和糧草,如果真能將鐵路修到陝西,反賊的問題壓根就不是問題了,朝廷隨時可以集結大軍去圍剿,兩天即到,反賊就算復起,剛起來便會被撲滅。
然後,修鐵路還能為沿途各省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就算每人每月只發一兩銀子,一年下來也是十二兩啊,老百姓有了錢就有了活路,有了活路誰還會跟著反賊造反啊。
最後,修鐵路還能解決很多民生問題,比如說西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糧食,連年大旱,糧價飛漲,老百姓生活無以為繼,如果能將鐵路修到南直隸甚至是福廣,那麼南方的糧食就能源源不斷的轉運到北方,這西北最大的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修鐵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盤活經濟,促進商業流通,不過這點,張斌並沒有跟崇禎說,崇禎這智商,估計根本就不知道經濟為何物,跟他說了也是白說,有上面三個好處已經足夠了。
果然,崇禎聽完張斌列舉的好處,立即拍板,造!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修鐵路的人工和成本最少也要幾百萬了,他沒錢啊!
這下又輪到張斌出馬了,他立馬跑去“遊說”大明最大的商號東盛堂,而且很快就說服人家出資修築鐵路,製造火車,東盛堂就一個要求,那就是鐵路修好以後,民間的貨運和客運要交給他們打理。
這要求對崇禎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麼,他哪裡知道鐵路貨運和客運財源滾滾,收益驚人,只要不讓他掏錢,神馬問題都不是問題。
他大手一揮,直接擢調王徵為工部右侍郎,全權負責修建鐵路,製造火車,大明的火車和鐵路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