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論罪當死,這事,不相干的人站在不相干的角度來看,絕對會在心裡來一句:關我屁事啊!
張斌原來也是這麼看的,因為楊鶴並不是歷史上特有名一個人,也沒做出什麼特別大的功績,他的名氣和他兒子楊嗣昌比起來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這麼個默默無聞的人,為什麼要關心呢?
但是,現在,史範跳出來一彈劾,張斌感覺到不對勁了,而且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楊鶴有罪嗎?
這也是一句屁話,不瞭解明末或者說崇禎朝整體形勢的人或許真會信了史範的鬼話,認為農民軍出現在京城附近是楊鶴的錯。
如果結合崇禎朝的整體形勢一分析,真應了那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首先,農民起義並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天災人禍造成的,天災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人禍有很多,皇室宗親、貪官汙吏、土豪鄉紳等等,都能算上,但是,楊鶴卻算不上人禍,因為他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員。
然後,“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並不能說是錯誤的,後面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李定國、孫可望等等,都接受過朝廷的招撫,有降而復判的,也有一直為朝廷效力的,如果說招撫有錯,那麼後面的官員為什麼還要招撫,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這豈不是說後面的官員都在明知故犯!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農民起義這會兒是很難剿滅的,農民之所以起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飯吃,不造反就會餓死,也就是說,你只要讓他們有飯吃,絕大部分人就不會造反了,反之,如果你不給他們飯吃,絕大部分人都會鋌而走險,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活活餓死呢?
所以,農民起義不能怪楊鶴,越撫越多也不是楊鶴的錯,因為天災越來越嚴重,人禍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沒飯吃了,造反的人自然越來越多。
楊鶴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朝廷才給他幾十萬兩銀子,他硬生生在陝西壓制了五六年,那裡可有幾百萬饑民,真要徹底解決農民起義的問題,一個月給幾十萬兩都不夠,一年最少要上千萬兩,而他卻用幾十萬兩堅持了五六年,而且還把農民軍逼的沒辦法,紛紛逃出陝西。
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做的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這會兒,溫體仁的黨羽竟然突然跳出來彈劾他,為什麼呢?
張斌很清楚,要麼楊鶴跟他們不對付,或者說有仇,要麼他們想把楊鶴擼下來,換自己人上。
這幫人,絕對不會想什麼為國為民的的事,他們只會為自己著想,他們只會為了私利排除異己,禍國殃民!
溫體仁的套路他也相當清楚,這傢伙不出手則以,一出手絕對是攻勢綿綿不絕,崇禎如果不按他的意圖幫他排除異己,他就不會收手。
果然,緊接著侍郎唐世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捷、新任吏部尚書王應熊等溫體仁的黨羽紛紛出列,極力攻擊楊鶴,說的他簡直是個禍國殃民、十惡不赦的大奸臣一樣。
崇禎臉上慢慢露出慍怒之色,農民起義的事簡直把他煩透了,他正愁找不到地方撒氣呢,溫體仁的黨羽這一頓汙衊,他已經有點信了,楊鶴,朕要你去剿滅反賊呢,你給朕越剿越多,不收拾你收拾誰!
這個時候,並沒有什麼人站出來為楊鶴說話,因為楊鶴是那種不黨不群,清正廉潔的官員,沒有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也沒有巴結賄賂過誰,沒人會傻乎乎的跳出來為了這麼一個不相干的人跟當朝首輔溫體仁作對。
崇禎卻自以為是的認為,這個楊鶴果然有問題,滿朝文武,竟然一個給他說話的都沒有!
於是乎,他被溫體仁挑動了,將所有對農民起義的不滿全部發洩在楊鶴的身上,怒喝道:“這個奸妄小人,立刻將他罷官削籍,押回京城治罪!”
這下好了,皇上都這麼說了,更沒人敢站出來給楊鶴說話了,楊鶴貌似是死定了,農民起義這麼大一口黑鍋,他一個人可背不起,絕對會被壓的粉身碎骨!
早朝就這麼結束了,一眾朝堂官員都在心裡暗暗感嘆楊鶴的命運,有的人甚至還在暗自慶幸,皇上這火總算是發出去了,再也不會燒到自己身上來了!
張斌原本對楊鶴這個人並不是很在意,因為楊鶴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楊鶴也不是那種歷史上特有名特有能力那種人,他也沒想過要拉攏,所以,他一直把楊鶴當做是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怎麼關注過。
但是,這次,溫體仁竟然糾結黨羽彈劾楊鶴,這事他就不能不關注一下了,因為溫體仁就是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這傢伙做的事,自己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任其禍國殃民了。
他為什麼要彈劾楊鶴呢?
這個問題要搞清楚並不難,下了早朝,他立馬命人去聯絡駱養性和戚盤宗,讓他們想辦法弄份楊鶴的履歷過來,如果楊鶴的履歷沒有問題,那很有可能溫體仁就是為了奪他三邊總督的位子。
因為這會兒農民軍主力已經被自己打的大敗虧虛,逃到河南去了,陝西基本上沒什麼事了,如果能整個自己人上去在三邊總督的位置上混一混,然後吹噓一番,就勉強可以提上高位了。
這種操作手法也是閹黨的慣用套路,像閔洪學和閔夢得就是這麼提拔起來的。
錦衣衛要找份官員的履歷自然是簡單以極,張斌才回到崇興寺的小院,趙如就已經拿著一疊稿紙在書房門口等著了。
他接過稿紙,進到書房,往書桌前一坐,便翻開稿紙仔細看起來。
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初受都察院巡按御史,崇禎元年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遷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這個履歷很平常,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崇禎元年才升職,也就是說他幹了二十多年巡按御史,這傢伙估計是得罪閹黨了又或者不願給閹黨當槍使,不然不會原地踏步二十多年,要知道,他可是巡按御史,只要昧著良心隨便給閹黨彈劾幾個人,升職什麼的那簡直就跟喝稀飯一樣。
果然,後面他任巡按御史期間的履歷就證明了張斌的猜測,這傢伙,薩爾滸一戰之後拼命彈劾楊鎬,使得楊鎬被打入天牢,判死罪,然後,整個天啟一朝,他都在外面到處巡按,壓根就不怎麼回京城,擺明了就是不想給閹黨當槍使,所以,才原地踏步,一動不動。
這傢伙也算比較有腦子了,不願跟閹黨同流合汙就跑外面到處巡按,這樣,起碼自己的小命保住了,位子也保住了,不像那些剛正不阿的朝臣,一個勁的彈劾魏忠賢,被魏忠賢殺了一撥又一撥,結果毫無用處,全部白死了!
看樣子,這傢伙履歷沒什麼問題,應該是溫體仁想乘機奪他三邊總督的位子。
為了奪人位子把人害死這種事閹黨也不是幹不出來,像天啟朝那次有名的安奢之亂,閹黨為了奪五省總督的位置,不惜抽走兩翼兵馬,讓蔡復一大敗於賊寇之手,以此來將其罷官削籍,楊鶴這個,只是在朝堂汙衊彈劾一番已經算是比較溫和的手段了。
那麼,閹黨會派誰去接任楊鶴的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