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所經之處,殺貪官,破監牢,開糧倉,濟饑民,搞的轟轟烈烈。
如果光是這樣,還沒什麼,因為農民起義無外乎饑荒之極、無法生存,他們沒別的想法,只想吃飽飯而已,他們也沒什麼戰鬥力,在明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這不,陝西大亂,崇禎立馬啟用楊鶴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楊鶴隨便一招“招撫為主、追剿為輔”,擒殺王二,招撫其他起義軍,很快,陝西的各路起義軍幾乎都接受了招安。
但是,天啟朝,受壓迫的可不光是平民百姓,邊軍和屯衛同樣苦不堪言。
為什麼苦不堪言呢?
因為沒錢,朝廷不發糧餉,他們同樣沒飯吃。
天啟朝的稅賦,最高的一年才五百餘萬兩,其他時候也就是四百多萬兩,而光是魏忠賢大封親族,賞賜的銀子就不下四百萬兩,一年的稅賦沒了,然後,他為自己修陵寢,耗費三百多萬兩加上光宗的陵寢耗費一百五十萬兩,又是一年的稅賦沒了,還有他豢養的上萬帶甲護衛,數萬奴僕,這些一年也要消耗百萬兩以上,再加上他手下那些貪到可怕的大貪官如崔呈秀、徐大化之流,上下其手,哪裡還有軍費!
據崇禎元年西北各邊鎮上報,邊軍拖欠糧餉普遍在二十個月以上,拖欠的最嚴重的,拖欠了三十六個月,也就是說,天啟五年,魏忠賢隻手遮天之後,根本就沒給他們發過糧餉!
邊軍將士因而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為了生存,賣盔甲兵器甚至是賣妻兒的都大有人在。
盔甲兵器都賣完了,妻兒也賣完了,怎麼辦呢?
為了生存,唯有揭竿而起,加入農民起義軍的隊伍,正是因為邊軍和屯衛的加入,農民起義軍才越來越強,一發而不可收拾。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自成和張獻忠。
李自成,米脂人,天啟年間,陝西大旱,朝廷稅賦卻分文不減,家中生活困難,他因此出家,當了一段時間和尚,緊接著,他父母相繼在飢寒交迫中去世,他因此不得不舉債,向當地豪紳艾舉人借錢,安葬父母,並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想賺錢還債。
但是,朝廷根本就不發糧餉,他無力償還債務,因此經常被戴上枷鎖嚴刑拷打,最後,他一發狠,殺死了債主艾詔,逃奔甘肅當了一名邊兵。
他在軍中頗得參將王國賞識,一步步從小旗提拔到了把總,但是,好景不長,崇禎二年,建奴入寇,朝廷急調各地兵馬進京勤王,甘州兵馬亦接到調令,可是走到榆中,士兵要求發放拖欠的糧餉,王國貪是貪了點,又哪裡有這麼多錢來發放糧餉,於是,甘肅軍發動兵變,王國和榆中縣令被殺,李自成自此起事,轉戰漢中,加入了王左掛的農民軍。
張獻忠,定邊人,少時曾讀書,當過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職,後加入延綏鎮邊軍,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奇異,為之求情於總兵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因此返鄉。
天啟末年,陝西全境災荒不斷,禾苗枯焦,餓殍遍野,王二、王嘉胤、王左掛、高迎祥等相繼起義,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起義,自號“八大王”,一開始他歸附王嘉胤和王自用,後面慢慢自成一軍。
因為他讀過書,又受過軍事訓練,為人多智謀,果敢勇猛,很快就顯示了指揮才能,他的部眾成為當時以王自用為盟主的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
有了這些具備軍事才能的邊軍和屯衛加入,農民軍慢慢具備了一定的軍事素養,在陝西官軍勢大,三邊總督楊鶴又跟牛皮糖一樣他們沒完沒了,農民軍為避開明軍主力漸漸東進。
這一時期,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邊軍和屯衛出身的將領漸漸展露頭角,成為農民軍中的智囊和主要將領,農民軍作戰亦由極度分散,各自為戰,發展為相對集中,互相呼應。
崇禎五年,農民軍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李自成等聚集山西,分四路出擊進攻大寧、潞州、澤州、壽陽諸州縣,崇禎急令宣大總督張宗衡駐平陽,山西巡撫許鼎臣駐汾州,扼制農民軍。
他卻沒有注意到,從潞州和澤州穿過太行山就是河南彰德府,而越過狹長的彰德府就是北直隸大名府!
一場危機正在慢慢降臨,京城又將面臨危局。
而此時,福廣總督張斌卻在琉球大獲全勝,不但一舉陰掉了薩摩藩主力,還逼迫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恆割讓瀨之島、中之島、口之島、屋久島、種子島二十年,並賠償白銀一百萬兩。
甚至他還要求東瀛開放鹿兒島、高知和大阪作為通商口岸,當然,高知和大阪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恆是無權開放的,所以張斌令盧象升帶著島津忠恆和四十艘威遠戰列艦去江戶,好好問問德川幕府,看他們同不同意開放高知和大阪。
在這期間,他還命人招來了東盛堂東瀛大掌櫃鄭芝鶚和派駐東瀛的密探首領陳浩,讓他們著手開拓東番後衛至東瀛的商路,同時命戚家軍押著兩萬多薩摩藩俘虜在那霸剛修築城池、炮臺和稜堡,以為商路中轉之地。
德川幕府會不會同意開放高知和大阪呢?
這個答案其實不問可知,在堅船利炮面前東瀛也得趴,歷史上他們也被列強逼得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開放了很多港口,更何況這次張斌並沒有要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只是讓他們開放兩個通商口岸而已。
德川家光聽了島津忠恆的彙報,又跑到城牆上看了看明軍的威遠戰列艦,立馬就慫了,就開放兩個港口而已,又不要命,如果不答應,人家幾輪炮彈下來,好好的江戶城就毀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