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最終還是跟馬祥麟一起回去了,站在寨牆上遠遠地看著殷國定帶人埋雷。
「祥麟大哥,你說他們會帶人反攻不?」
「多半是會的吧。」
馬祥麟笑了笑,一臉的不在意。
他們兩部人馬加起來有八千人,白桿兵就不必說了。
就是沐天波麾下計程車兵也是全副武裝,雖然戰鬥力差一些,但也能靠精良的裝備彌補。
比如殷國定帶來的那一千支燧發槍,就全部交給了沐天波來分配。
他直接抽調一千人組成了火槍隊,有事兒沒事兒就練上幾發,雖說還不能百發百中,但也像模像樣,排隊槍斃已經沒什麼問題了。就等著啥時候大展拳腳呢。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又把關卡簡單地改造了一下,好應對隨時而來的反攻。….
二月初二
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
雖然大明各地的習俗略有不同,但家家戶戶對這個節日都非常的重視。
包括皇帝。
這天,因為要準備一年一度的親耕的儀式,朱由檢起了個大早。他先是換上禮服,乘輿前往城南的先農壇。在行過祭享先農等禮儀後,又換上農服,親自來到觀耕臺前的籍田裡,面南站立,戶部尚書跪進未,順天府尹跪進鞭
,皇帝右手秉未,左手執鞭,前面耄老二人牽牛,旁有農夫二人扶犁,後面順天府丞拜著青箱,戶部侍郎負責播種,在禮部、太常寺、鑾儀衛的六位堂官導引護駕下,在一片鼓樂讚歌聲中,往返三個來回,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親耕禮。而教坊司的「優人」們則裝扮成風、雷、雨、土地諸位神仙,表示天真護佑,風調雨順。
一套流程下來,雖然不怎麼累,但也把朱由檢折騰的夠嗆。
事實上每一次較大的祭祀或者典禮,都是十分讓人感到疲累的事兒,但又不得不重視。
比如這春耕禮,是歷朝歷代都相當重視的一件事。
皇帝借親自耕種來鼓勵百姓多耕,讓百姓更加重視勞動。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而此時工業不發達,對這樣一個節日的重視也體現了務農的人對風調雨順的美好期盼。
饒是小冰河時期的嚴寒,天氣也在二月二之後開始回暖。
對許多人來說,氣溫回升,代表的就是生存的希望。熬過了冬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算是又熬過了一年。
二月初六
朱由檢來到了軍校。
今天是第三期學生的畢業典禮,作為校長,他需要登臺發言。
他是己時到的,在軍校的大校場上,這一期畢業生們已經整整齊齊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了。
「校長好!」當朱由檢緩步走入校場的時候,學生們高聲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