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百多里外。”
“傳令下去,撤回城外的兵馬,嚴防死守。另外,向各衛、堡傳遞訊息,讓他們提前戒備。再派快馬進京,向陛下稟報此事!”
“是!”
祖大弼和祖大樂二人領命而去。
“朝廷剛發的糧餉,最起碼能抗兩個月,你黃臺吉打得下我錦州城?”祖大壽站在屋簷下,眺望著遠處的天空,彷彿注視著遠處的對手黃臺吉。
他們不是第一次交手了。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他參與了寧遠保衛戰。
天啟七年,努爾哈赤的兒子黃臺吉攻打寧遠,他仍然有參與。
眼下已經過去了兩年,城中糧餉充足,他仍然有資訊把黃臺吉釘在城外。
三日後
黃臺吉兵臨城下。
“只要韃子一靠近就開炮!”
祖大壽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的八旗大軍,對手下的傳令兵吩咐道。
這時,城外西南方卻出現了一隊騎兵,大約百十人。
“那是誰的部下?不是早就下令回城了嗎?”祖大壽一看,憤怒的說道。
“是吳襄!應該是前幾日出城巡邏沒接到命令。怎麼辦將軍?出城接應吧?”祖大樂焦急地說道。
之所以他說要營救,是因為黃臺吉也發現了這小股騎兵,擔心有詐,只派出一甲喇騎兵上前攔截。
祖大壽也很焦急,因為吳襄是他小舅子,他有救的理由。可眼下城中兵力不多,況且最重要的任務是守住錦州。若貿然派兵出城營救,他擔心韃子趁機發動進攻。
“不救!”祖大壽咬了咬牙說道。
“可是...”
“沒有可是!這是軍令。”
祖大樂閉上了嘴巴,而城外的吳襄已經被敵人的騎兵包圍了。
“將軍!我要出城救我父親!”
這時,祖大壽身後傳來一個聲音。祖大壽不用回頭就知道,聲音的主人是自己的外甥吳三桂。
“不準!”
“舅舅,我不能站在這看著我父親死!”吳三桂的眼神很堅定,無論如何他都要出城。他知道自己的舅舅作為守將,有不救的理由。但同樣,自己作為兒子,有必救的理由。
“城內兵力不足。”
“我不要兵,我只帶家丁!若是能救便救,不能救,我就陪父親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