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街十號的阿伯丁伯爵在收到外交大臣羅素交給他的報告後,以極快的速度將報告內的全部內容看完,並且提取出報告內的關鍵詞熟記於心。
隨後,阿伯丁放下報告雙手緊握放在辦公桌上,身體微微前傾詢問道:“羅素閣下,對於西摩勳爵的這篇報告,你怎麼看?”
身為外交大臣的羅素當即再度表明了自己的反俄態度,只見他不卑不亢地回應道:“我認為報告中的內容簡直就是一派胡言,俄羅斯帝國對於近東地區的野心已經是顯而易見。他的那一套瓜分理論,只不過是在無法完全吞併奧斯曼帝國的情況下,所採用的權宜之計罷了。
想想也知道,俄羅斯帝國怎麼可能會放棄對於君士坦丁堡的佔領!”
羅素利用他那犀利地言語攻擊西摩勳爵的報告,在他看來西摩勳爵是失心瘋才會寫出這樣的建議。
根據他對於自家外交大使的秉性來分析,西摩勳爵指定是收了尼古拉一世的賄賂,才會在報告中為尼古拉一世說盡好話。
羅素大臣並不反感外交人員收受賄賂,但是最起碼也要講究一下外交部的職業操守,吹捧報告寫的過於露骨很容易引起方案。
阿伯丁首相一邊傾聽著羅素大臣的反俄言論,一邊思考著聯合王國的外交走向。
誠然,阿伯丁首相是聯合政府(輝格黨與託利黨都沒有佔據大多數的前提下組成的政府)中著名的親俄派政客,在他內閣大臣期間也有著許多“親俄”的舉動。
其中最著名的“親俄”事件就是在1844年的聖地裁決事件,那個時候的阿伯丁首相還在擔任外交大臣,他在聖地裁決的事件上給予了俄羅斯帝國支援。
從那以後,尼古拉一世就認為阿伯丁本身是支援肢解奧斯曼帝國。他所指定的瓜分政策也是給予這樣的前提下產生。
只不過,尼古拉一世並不知道阿伯丁的親俄只是在不影響不列顛本國的利益之下親俄,尼古拉一世的瓜分政策看似是在為不列顛著想,實際上是損害不列顛王國的利益,順便擾亂近東地區的和平。
哪怕阿伯丁本身再怎麼親近俄羅斯帝國,也不可能同意尼古拉一世的瓜分手段。
想了一會兒,阿伯丁首相自顧自地嘆了一口氣。
坐在阿伯丁首相對面的羅素見狀迅速化身成為拱火大師,他面帶微笑從容不迫地對阿伯丁首相道:“首相先生,現在可不是嘆氣的時候!西摩大使的這項報告,我們外交部反正是不敢同意!還請首相閣下,您哪一個主意!”
眼見羅素這個傢伙要將鍋甩在自己這個聯合政府的“可憐”首相身上,阿伯丁首相臉上露出了不悅的神情。
如果不是眼下還需要羅素等人同(共)舟(同)共(背)濟(鍋),阿伯丁怎麼也要將內閣中的兩大攪屎棍踢到上議院去。
阿伯丁的不悅的神情被羅素盡收眼底,羅素大臣的內心不免有些幸災樂禍。
內閣首相的位置可不是誰都能夠坐穩的,當初自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坐在這個位置上。
恰好遇到了倒黴的經濟危機,臨末又落了一個“辦事不利”的名聲。
眼前這種局面顯然不是阿伯丁這樣擅長和稀泥的傢伙能夠解決問題!
整個內閣除了自己之外,也就剩下帕麥斯頓了。
“這件事還是在內閣會議上討論一下吧!”阿伯丁再一次使用了內閣表決的套路。
聯合政府的弊端就在於首相無法完全掌控內閣,必須要透過協商來解決問題。
然而,這種弊端對於現在的阿伯丁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推鍋理由。
“明白!”羅素大臣爵位有一些遺憾。
假如阿伯丁能夠在這個時候作出一些出格的操作,他就有信心在第二天將阿伯丁推翻。
可惜,阿伯丁是一個庸人,但是他並不是傻瓜。
兩天後,也就是1853年2月20日。
內閣會議再一次開始,各部門部長大臣全部到齊之後,內閣首相阿伯丁宣佈內閣會議正式開始。
儘管剛剛開始的內閣並沒有著急將西摩勳爵的報告拿出來,但是在場的所有部長都知道,西摩勳爵的那篇報告必然是整場內閣會議的官僚。
阿伯丁首相先拿出了財政部的財政報告進行宣讀,然後讓身為財政大臣的威廉.格拉德斯通解釋每一筆財政支出的去向。
在威廉.格拉德斯通說到內政部的財政比上一年增長了一些的時候,阿伯丁首相一副不滿地表情,他命令身為內政大臣的帕麥斯頓解釋開支的由來。
所有人瞬間意識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帕麥斯頓只不過是首相針對一部分反對派開的第一槍。
帕麥斯頓見狀依舊保持著從容不迫地架勢向阿拉丁首相解釋內政部的經費問題。
“內政部的經費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在了維護巴黎以及周邊郡縣的穩定上,這一年光是警察部門就比上一年多出了倍!多出的人必然會導致財政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