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頂著自己面容的幼稚青年正在這個較為豪華,可能一些人這輩子都不可能登上的遊輪裡,四處張望著。
江寧本來想責罵幾句,但是看到江謐在紅色羊毛地毯上留下的腳印後,陷入了沉思。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重物經過地毯,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會因為該物體的重量而會留下印跡,就像剛剛江謐踩在上面留下的腳印一樣。
江寧眯了眯眼睛,他自信自己的視力足夠好,順著自己的房間門口朝盡頭望去,地毯上的痕跡雖然不明顯,但從邊角料豎起的羊毛可以看出在此之前肯定有大量“重物”在地毯上經過。
聯想到昨天晚上進入房間前的猜測,江寧深吸一口氣,看來又有很多參與這次聚會的客人因為那位“舉辦者”所定下的規則而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不知道為什麼,江寧想到了那句一直出現在死者身邊的,姑且稱之為線索的“歡迎來到新世界”,難道所謂的新世界就是一個滿是屍體的世界嗎?
但是為什麼,舉辦者要用這句話作為標記呢?
在一般的連環作案當中,一般同一個兇手在殺過人之後會在現場留下特殊的獨有的痕跡,這也能讓調查案件的人得知這次兇殺案和上一次的案子有極大的關聯。
通常留下特殊痕跡是出於炫耀等目的,為了讓因此引起恐慌的人們知道兇手,來獲取名氣,準確來說,這也是一種精神扭曲的變態能做出來的事情。
回到這句話上來,在旁人看來沒頭沒腦的句子,如果有人調查過的話,就可以找到根源,那就一定會懷疑到自己身上。
可是......那次事件明明除了自己信賴的責任編輯知道外,就別無他人了啊?
難道說舉辦者就是自己的責任編輯?
但就目前來看,參與聚會的客人中,至少是自己在大廳裡掃視過的,他並沒有見到那個熟悉的面孔。
不過也不排除他是用了易容術等等的各種方法來掩蓋自己的樣貌與身份。
推理線索就是如此,一旦有了什麼細節自己就會從中進行猜測,但是又會因為其他的可能性來推翻這個猜測,如此往復,到最後最合理的解釋那就一定是事件的真相。
總之目前能夠確定的,就是那個連環殺人犯嚴軒,只是一個“噱頭”。
真正的舉辦者借他的名義來“邀請”這個世界上各地各行各業中的人物,但是這個被邀請的客人也有一些奇怪,記得之前楚柃說的,給他的邀請函中說明了這次聚會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社會人才。
可是,橋小白又怎麼解釋?
如果這個少女沒有騙他們的話,她分明只是一個實習記者而已,也在社會上沒有能夠讓人們記住她的痕跡。
所以.......邀請函上面的說辭其實是假的嗎?或者說,半真半假?
利用這個受邀請的人最在乎最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引子,讓他們上鉤,參與這場被稱為“嶄新世界”的聚會。
這個舉辦者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把這樣一行沒有共同特點,甚至有些兩極分化的人物聚集在一起,為的真的只是給那位連環殺人犯提供殺人的靈感嗎?
不,之前說過,那絕對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