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詠粗略估算一下,雖然現在由於技術的原因,使用的都是搭載四五人的小漁船,但一船也能拉上千斤的漁獲。
因此,他們出海一次,便能收穫數萬斤的漁獲,一天下來怎麼也有十萬斤。
什麼,你說不一定每次都滿載而歸?開玩笑,你當這時是後世啊,這舟山漁場可是從來未開發過。
至於魚夠不夠撈,這個也完全不用擔心。要知道,後世舟山漁場在瘋狂捕撈的情況下,每年還能收穫數十億斤甚至上百億斤的漁獲呢。
這會兒,這些天然漁場裡的漁獲基本上就沒人動過,一年撈個幾百萬斤,簡直就是毛毛雨。
說實話,最初的時候,鮮于策心裡也沒底。連漁船都是租借別人的,等他真正見識到漁船的魚群后,立刻拍板買下數艘漁船。
這不,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就發展了數十艘漁船,就這還不夠用!他打算明年至少要將漁船的數量翻倍。
接下來,兩人又帶吳詠去參觀了曬鹽池。先前說過,東漢的鹽鐵政策是官營和私營結合。
由於鹽鐵開放,鹽價已不象西漢那樣統一控制,而為市場供需所調節。
但即使如此,老百姓吃一點鹽巴都成了一筆巨大的開支,很多老百姓炒菜時都要數著鹽巴一粒粒下鍋的。
當然如此昂貴的價格,也和此時的落後生產工藝有關,時下基本用的是煮鹽的方式。
這種製鹽方法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木柴,鐵鍋的損耗也很大,一般幾次下來鐵鍋就要報廢了,大多數人家是捨不得用家裡僅有的鐵鍋去幹這種事的。
並且一鍋海水煮幹了才能獲得可憐巴巴的幾粒鹽巴,效率非常差。據說春秋時代煮海為鹽的齊國,把臨淄附近的樹林幾乎砍伐殆盡了。
而發明成熟與宋明之際的曬鹽法,卻充分利用了鹽分的高濃度析出,可以輕鬆的生產出大量的海鹽,省卻了大量的燃料和熬煮的人力。
舟山這地方,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海水鹽度較大,且水質較好,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鹽場。
所以吳詠完全有信心,不僅能做出鹽,還能做出上等好鹽!是那種顏色雪白,晶體顆粒細小,具有純正鮮鹹味的上等好鹽,這種鹽除了沒加碘以外,和後世居民們吃的鹽已經毫無二致。
這和時下百姓吃的那種顏色黃不拉幾,味道又苦又澀的鹽巴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並且最關鍵的是,先進工藝做出來的先進海鹽,成本還極其低廉,甚至能低到忽略不計的程度,能讓老百姓完全吃得起!
不過吳詠並不打算這樣做,因為極有可能會遭來朝廷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圍攻。
他只打算製作出‘雪花鹽’供給權貴世家。至於普通百姓,他打算賣鹹魚幹。
畢竟鹽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吃,在古代還是最佳的儲存食物的手段。各種的醃肉、鹹魚等等都依賴大量且廉價的食鹽,特別是舟山島,如今有了大量成本低廉的食鹽,在豐漁時節的漁獲都可以貯存起來,作為儲備的口糧。
至於高鹽量攝入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算了吧,吃鹹魚吃出來這些病,在此時通通屬於富貴病,普通百姓就是想得也沒辦法得。
當然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他完美避開了與朝廷和世家大族的衝突!你說我在銷售私鹽,擾亂市場?
吳詠會拎起一條鹹魚幹來讓對方看看清楚!上面哪有鹽!當然認真說起來,這有狡辯的嫌疑,或者說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但是吳詠以為,只要對百姓、對國家、對整個民族有益,狡辯一回又有何妨呢?
所以吳詠有信心製作出鹹魚幹,推廣鹹魚幹,並一定會取得成功的!當然就製作鹹魚幹來說,需要兩種原料,魚和鹽巴。
但這在舟山島都不是問題,就地取材即可。
“走走走!咱們一起去看看鹹魚乾的製作!”吳詠一聲吩咐,於是一行人又來到島上的一片平坦寬敞場地中。
現場這會都有一二百號人,每個人都是十分忙碌。左邊區域放置了大量新鮮漁獲,也是人最多的區域,大家坐在小板凳上,殺魚的殺魚,刮魚鱗的刮魚鱗,說話的功夫都沒有。
右邊區域,放置了一排排的大缸,不斷有殺好的鮮魚被放入缸中。不遠處還有一樁樁木頭搭制的架子,上面正晾曬著已經醃製好的鹹魚。
吳詠看著這一切,心中也是十分欣慰。有些事情,他既然來了這個世界,就必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