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宛城太守與大戶們的見面,可謂是賓主盡歡。陳球得到了救濟流民所需的糧食,大戶們尋得太虛吃食。要說誰虧了,這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等一眾大戶都離開後,陳球帶著張陽一起來到劉府找劉宗正,準備抄錄一份太虛食單。
而大戶們則來到一座酒樓,商議今日之事。
眾人剛坐下,就有人大聲指責道:“好你個王稞,剛才你竟然為了討好太守大人,渾然不顧及咱們說好的共同進退,真是豈有此理,某要與你割袍斷義!”
其他人也一致聲討,“王稞,你這次做的太過分了。”
沒辦法,以後還要在宛城這個圈子混,王稞只能不斷拱手道歉,“諸位,某知錯了,原諒我吧。”
這時一名身寬體胖的中年男子阻止眾人道:“算了吧,今日之事也不全怪他,咱們確實是有眼不識金鑲玉,差點錯失這美味的太虛吃食。”
這人名叫周銘,字醒,冠軍縣人士,在宛城頗有些手段,鹽鐵糧均有渠道買賣。因此大家對他的話還是十分給面子,暫時放過了王稞。
王稞也是有眼力見的,跑到周銘面前拱手道:“多謝周醒兄解圍,某感激不盡!”
周銘對他點點頭,又開口道:“其他事暫且放在一邊,咱們先來研究一下這糧食怎麼給合適?”
頓時人群中就有人大聲喊道:“還能怎麼給,當然是都給菽豆了,難不成你們想捐黍米不成?”
其他大戶聽到這話,頓時皺眉思索起來。
在這個時代,粟米為上等食物,菽豆屬於賤食,甚至是麥飯也少有人食用。
因為這時的人們還沒有發現正確食用麥子和大豆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加水煮熟食用。這沒有磨破的麥子和大豆,不但不容易煮熟,浪費木材,而且吃起來也不好下嚥,還很很難消化。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蠢笨,畢竟從上古時期開始,先民就以五穀為主要的食物。
說起這五穀,就不得不提到稻和麻兩種作物,由於先民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指的是麻、黍、稷、麥、菽。
後來隨著先民活動範圍的擴大,稻慢慢成為南方地區的人們主要食物,替代了麻的作用,成為五穀之一,這時的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
麻雖然失去五穀的地位,但在農作生產中還是有無法替代的作用。麻子用來榨油,主要用作燈油。
麻的莖皮,經漚制可以做麻繩、麻衣、麻袋等,很是耐用。而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也可以蓋房子。
因此這時的人們的主要食物就是稻、黍、稷、麥、菽五個大類,麻作為輔助的農作物,缺糧食的時候,也可食用。
這五穀中的稻指的是粳稻和糥稻,人們日常說的稻其實是粳稻,俗稱大米。
而黍指的是黍類黃米和粟類小米,也是這時代人們的主要食物。
稷是指高粱,也就是秫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麥有很多種,比如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等,但日常人們常說的麥指的是小麥,不過這時麵食沒有普及開來,小麥也不受百姓的待見。
菽也有很多種,像黃豆、紅豆、黑豆、豌豆、蠶豆、眉豆等,豆類雖多,但卻是最不受百姓待見的。尤其是黃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豆,因為大豆難消化,吃多了還容易脹氣。
所以在日常的交易中,黍米最貴,菽豆最賤,通常有一斗黍五斗菽說法。
此人想要將捐獻的糧食都換成菽豆,這些大戶都是舉雙手贊成的,不過他們剛和太守陳球有過沖突,若是都給菽豆,估計剛緩和的關係,又要緊張起來。
因此思索許久,周銘才開口說道:“這事極為不妥,咱們還是按照稻二、黍一、稷三、麥四、菽五的比例交糧吧。”
其他大戶想了一下,覺得還是這樣做最為妥善,涼他陳球也挑不出毛病來。
王稞也是敬佩的說道:“還是周醒兄思慮周全,我等願以周醒兄馬首是瞻。”
其他大戶也是附和道:“願以周銘為首!”
周銘含笑推辭,最終還是耐不住眾人的熱情,勉強答應下來。
因為心裡還惦記著太虛吃食的美味,於是眾人又商議一會,便各自回家準備。
而陳球這邊,事情辦理的卻是極為不順利,因為劉宗正死活不願意讓他抄錄這份太虛吃食之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