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她的一句話,就打消了悠悠的顧慮:“姑,我也是聽韓玉臣說的。韓玉臣和山本商量好幾次了,山本投資租地建豬場,他負責管理。
姑啊,山本是外資企業,您老也有外資企業。咱們國家的土地,能租給日本人,咋就不能租給咱們自己。
姑,咱們的土地,租給誰也不能租給小日本。韓玉臣一肚子的壞水,沒想到還是個賣國賊。
他還有臉找我給他們餵豬,當場就讓我罵了回去。我就趕緊過來找您了。您老見識多,看我這想法能行不?”
有了這個資訊,悠悠趕緊聯絡智腦,讓它查詢國家有關的政策規定。
一分鐘不到,結果就出來了,國家還真有這種政策,不過還真是僅限於外資企業。
山本和韓玉臣的美夢破裂了。
悠悠和姥姥倆個人都知道,韓屯所處的這片黃河灘區,從此以後,基本上就固定下來了。
在地委工作組的協調下,平城縣三千多畝的河灘地,租給了震宇公司,實際上的畝數多了接近一千畝。
震宇公司接著就和韓屯村簽訂了合同,委託韓屯代為經營。
每畝年租金五十元,租期依據國家實行的耕地承包責任制規定,三十年的期限。
發洪水淹沒了,上交半年的租金。黃河南移土地掉入河底,租種合同終止。
國家黃委有規定,距離水面三百米的距離,不能算耕地,這片河灘地東西長兩千多米,緩衝地帶接近千畝。
這片河灘地的東面就是小李村了,黃河在小李村的東面,掉頭朝南流。小李村就位於黃河的轉彎處,他們村東北角的人家,懸立於河面上,令人提心吊膽。
平城縣委為此多方調解,堤外的村莊沒一個願意接納他們的。人們被他們偷怕了,誰願意和賊窩子做鄰居。
小李村也不願意往外搬,在灘區住習慣了,每天聽著黃河水入睡,也沒那麼可怕。
小李村所在的這片灘區,就他們一個村莊,他們村的耕地,都在村北,村周圍除了護村林,全部是堤外村莊的耕地。
正是由於村裡的耕地離大堤最遠,最少四華里,他們村才沒往堤外搬。
從七六年開始,每次發洪水,黃河都從小李村這裡往南移,八二年更甚,小李村的北面,只剩下不到五百畝的耕地。
這兩年,小李村根本不靠種地生活,他們不種地可不少收糧食,家家戶戶大囤尖來小囤流。
他們村周圍,近萬畝的耕地,屬於堤外十三個村莊的。最遠的村莊在十華里以外,和小李村就不是一個管區。
隔著黃河大堤,本來種地就不易,距離再遠,更加的困難,在生產隊的時候,都沒派人來河灘看莊稼。現在耕地分到各戶,更加的不可能有人看著。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