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放著好幾種水果,都是在自家的院子裡摘得。晚熟的杏,早熟的蘋果、梨,還有應季的桃、李子和葡萄。水桶裡涼著西瓜和甜瓜。
愛國舅舅他們把帶來的東西放好,姥姥也把西瓜切好了。大家坐在院子裡大榆樹下的石桌上,吃西瓜解渴。
大舅想起75年來賣西瓜,感慨的對姥姥說:“姑啊,那年來賣西瓜,俺們幾個除了跟著您吃過幾頓好飯,無論再晚,也沒捨得在外面吃過一頓飯。”
智慧姐吃了兩塊西瓜,拿了個洗淨的白桃,進屋學習去了。
中午,大舅媽做的午飯,辣子雞、燒牛肉、香菇油菜、涼拌黃瓜、西紅柿雞蛋湯,也是四菜一湯的標準。
舅媽來的時候,帶來了自家餵養的小公雞,現殺現吃。現在天氣熱,食物不能過夜。
下午,智慧姐去看考場,大舅和大舅媽都跟著去了,悠悠也在後面跟著。咱是小孩,可以光明正大的到處跟著玩。
不過,他們先去了一中西面的棉廠。現在不是棉花的收購季節,廠裡非常安靜。
舅舅在路上,買了4個大西瓜,裝在自帶的麻袋裡,放在腳踏車後架上。
縣裡安排張集高中的考生,集體在這裡吃住,住在棉廠的還有另外三個公社高中的考生。
張集高中對這次高考非常重視,校長親自帶隊,高二各科的任課老師都跟來了。全校就兩個高二班,每班四十個學生,加上覆讀的,127名學生參加高考。
張集高中佔用了棉廠的三個空閒車間,女生一間,男生兩間。屋子裡根本沒有床,地面上放著一些木板,上面鋪著席子,學生自帶著鋪蓋,師生都在棉廠的食堂吃飯。
像智慧姐這樣家長陪著單獨居住的,只有少數的幾個人。有的考生在城裡有親戚,他們在親戚家借住。
愛國舅舅給師生帶來的西瓜,切開很快就吃完了。然後校長親自帶著大家,一塊去看考場,棉廠和一中中間隔著西城牆,不足二百多米的距離。
這次去看考場,感覺和七七年大不一樣。考生的年齡普遍小了,最大的也不超過30歲,再沒有帶著孩子來看考場的了。
從79年開始,國家做出明確規定,考生最大年齡限制在25週歲。個別超齡的考生,即使瞞報個三五歲,也不會差的太多。
老三屆的學生連著考了二年,至此算是徹底的告別了高考的舞臺。
各學校對高考都非常重視,老師帶著學生,逐個的認考場,看座位,班主任拿著本子筆,把每個學生的考場都記的清清楚楚。
看完考場,大家在一中的教學樓西面,統一的集合,校長講了些注意事項,特別強調了安全問題,就解散了。
學生們結伴去逛街,順便買些生活和學習用品。